今年以来,各地海关旅检渠道查获大量非法携带货币进出境案。“非法超量携带货币呈现出案件数量多、单笔涉案金额大、当事人主观故意明显的特点。这一情况应引起重视。”南京海关近日告诉记者。而记者随后通过对各大口岸海关的采访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超量携带货币案件飙升 记者了解到,今年一季度,仅拱北口岸就查获各类货币走私违规案187宗,并破纪录地一周内连查5起此类案件;三月份以来,广州其下属天河车站海关就查获旅客超量携带货币进出境案高达81宗。
而长三角口岸地区的形势也不容乐观,上海海关今年已查获此类案件28起,同比增长75%,折合人民币1222.30万元,同比增长209%。而南京海关尽管今年只查获6起非法携带外币现钞进出境案,但涉案外币现钞折合人民币高达1500万元。
据介绍,今年非法超量携带货币呈现出案件数量多、单笔涉案金额大、当事人主观故意明显三大特征。如南京海关有4起单笔涉案金额在200万元以上,广州海关查获6起超百万元案件,案值人民币共1476万元,其中一名准备出境旅客随身超量携带港币竟达610万元,而去年同期这类现象则为零。这些都明显超出了个人旅行自用的范围。此外,超量携带货币者多以商人为主,用于商业支付、投资、逃避我国外汇管制的意图较为明显。
汇率走高境外“热钱”借道套利 根据最新统计,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增加额为1539亿美元,同期贸易顺差与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之和达到近700亿美元。由此一些人以其间差额来计算,认为一季度进入中国的游资即“热钱”超过数百亿美元。
“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港币等不断升值,导致境外"热钱"通过各种渠道涌入境内套利的压力陡增。”海关有关专家分析认为,违规超额携带货币案件的突发和高发,与总体金融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自2007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港币等主要外币品种不断升值,同时,股市、楼市价格上涨迅速,导致境外大量“热钱”通过各种渠道涌入境内,兑换成人民币后升值套利,或者进行各种投资,通过资产价格的上涨套利。在正常合法渠道无法进入的情况下,通过旅客随身携带的方式入境。今年1至4月份,南京海关查获非法入境外币现钞折人民币达700余万元。此外,有的国内公司为避免由于汇率波动造成损失,不再收取外币现金,要求通过正常外汇渠道收款,导致部分违规进境的“热钱”,在回流香港途中被查扣。
一些人为逃避我国外汇管制,对商业和贸易支付、投资的款项不通过外管局、银行收支渠道,而是利用非正常渠道进行收付,旅客随身携带出入境的方式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非法手段。一方面可以逃避外汇管理部门的严格管制和贸易审查,另一方面更可省去境内外银行的流转环节和中间费用。因此这种手段对不法分子存在较强的吸引力,明知故犯、铤而走险。
此外,一些旅客对国家货币管制政策不甚了解。根据对违规旅客的调查,部分旅客违规是因为认为携带现金方便,又可以减少流转环节的费用。加上这几年国家金融领域的开放力度加大,进出境资金流明显增多,原来严格的监管措施相对放松,使得部分旅客这方面的意识大为减弱。
而另一部分人则是对海关监管存在侥幸心理。海关航空口岸申报制度改革后,很多人以为海关降低了监管要求,能不申报就不申报,再由于现在进出境客流量较以前大为增加,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抽查到,很多旅客就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能躲则躲,即使被海关查到,也以对海关政策不了解为由进行搪塞。
海关对高风险人群重点布控 鉴于这一新情况,目前各地海关正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对超量携带货币案的发现率和查获率。
南京海关已调整人员安排,提高查验比例。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明确重点航班、敏感时段、高风险人群,有针对性地提高查验比例。对入境的重点航班以及晚班机等敏感时段加大风险分析力度,结合旅客申报名单,针对两类高风险人群,即有此类不法行为记录的旅客和商务旅客进行重点布控和查验。拱北、广州、上海等海关充分发挥行李机、粤澳直通车查验系统和小车查验系统等设备的技术效能,派出缉私机动队灵活出击查验,并适时部署专项打击行动,严厉打击货币走私活动。
海关有关专家建议,针对目前现状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希望在更高层面开展跨部门(外管、银行)专项整治行动,交流信息,互通有无,形成监管合力。同时,在加大对此类非法行为打击力度的同时,多渠道开展相关法制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该类走私违法案件查处情况等一系列方式,提高社会认知度和对不法分子的震慑力。
根据目前国家外汇管制政策和外币现钞出入境管理规定,对旅客随身携带外币现钞进出境的行为,海关有一系列的规定和要求。进境时,如果超过等值5000美元以上,就应当向海关主动申报;出境时,如果超过等值5000美元以上,就应当视具体数额分别向海关提供银行或外汇管理局出具的《携带外汇出境许可证》,否则就构成违规或走私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