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拉萨5月12日电(记者拉巴次仁)回溯西藏高原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在中央政府和各兄弟省份的大力支援和关心下,五次重大建设浪潮清晰呈现。
“高路入云端,天堑变通途”。1954年,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人背畜驮”的历史,成为高原联系祖国内地的“生命线”。
从此,祖国内地支援西藏的资金、人才、物力源源不断地进入西藏,掀起了西藏第一次建设浪潮。
第一条公路建成通车、第一条航线开通、第一个火电厂正式发电……在长达20年的建设中,一系列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如雨后春笋。西藏交通、能源、教育卫生等事业进入起步发展阶段,生产力第一次取得质的飞跃,夯实了西藏从封建农奴制社会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
神州大地涌动改革开放大潮之际,中央先后两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帮助西藏理清经济发展思路。在实行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的同时,中央决定全国9省市援助西藏建设43项工程。这批援藏工程和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站、羊八井地热电站、“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综合开发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启动,使西藏掀起了第二次建设浪潮。
一批批项目的建成,使长期以来“靠天种地、望天养畜”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西藏第一次有了现代化建筑,自治区财政也结束了长达16年的负增长。
西藏的发展紧跟着全国经济社会脉搏的律动。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投资48.6亿元、由中央和各省市援助建设62项工程。西藏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兴建了满拉水利枢纽工程、沃卡水电站等水利电力项目,建设和改扩建了拉萨贡嘎机场和昌都邦达机场,改建了西藏唯一的国际陆路通道中尼公路,掀起了第三次建设浪潮。
这场规模空前的建设,使西藏的生产力持续发展,粮油肉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全区大部分农牧民实现温饱。
但是,作为全国唯一不通铁路的省区,交通“瓶颈”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制约日益凸显。以青藏、川藏公路为主的运输通道,无论从运能运量上,还是从运输的经济方便上,都远远不能满足西藏发展的要求。
中央适时决定修建青藏铁路,并在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确定,全国支援西藏建设117个项目;连同林芝机场、直孔电站等项目一起,西藏掀起了第四次建设浪潮。
在这场规模空前的建设浪潮中,西藏在扩展经济总量的同时,重视经济结构的调整,狠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同时,在资金投向上重点向农牧区倾斜,近5年间投向农牧区的国家资金近100亿元。
2007年3月26日,西藏自治区政府宣布,经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并讨论通过,在2006年至2010年的5年间,中央政府将投资超过1000亿元,在西藏开展包括青藏铁路延伸线——拉萨至日喀则段在内的180个项目。这标志着西藏迎来了第五次建设浪潮。
记者从西藏有关部门获悉,规划中的180个项目覆盖面广、经济社会影响巨大。其中,既有能极大改善西藏基础设施条件的阿里机场、青藏铁路延伸线等重大交通项目,也有改变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村村通”电话、农牧民聚居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其中,超过100亿元的资金投入到西藏教育、社会保障、生态平衡等项目上。
根据规划,西藏2010年将全面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60%以上,基本解决全区人畜饮水和饮水安全问题,80%的建制村通行公路。
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郝鹏说:“这些项目将向基层和农牧区倾斜,把改善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首要任务,使农牧民和基层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和发展成果。”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