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阅兵式中展示导弹。(资料图片)
2008年4月底,印度可能再次试射“烈火-3”中程弹道导弹。如果确实如此,这将是射程为3500公里、可携带1.5吨核弹头的“烈火-3”的第三次发射。
这一消息让各国军事观察家再次错愕。因为自2007年年底开始,印度已经连续进行了其国产中低空反导导弹首次拦截试验、潜射导弹首次发射试验,并宣布2008年6月再次实施反导试验,下半年再安排一次“烈火-3”试射,而2009年初还要进行“烈火-4”洲际弹道导弹的首次试射。
诸多新型号导弹如此高密度的试验,在世界各国导弹发展过程中都是史无前例的。因此许多媒体惊呼,印度核力量正在进入急速膨胀的“大跃进”时代。
导弹试验屡败屡射 印度核武器的发展似乎一直跌跌撞撞,早在1998年那次著名的核试验中,西方就监测到了至少两次不成功的试爆,但印度似乎不以为然,依旧坚持发展投送核武器的各种导弹系统。
从2003年1月开始,印度国内频频传出“烈火-3”试射的消息,但却接连5次“爽约”,直到2006年7月9日“烈火-3”突然升空。正当部分印度媒体对此进行大肆炒作的时候,消息传来,由于第二级火箭没有分离,“烈火-3”一头栽进了孟加拉湾尼科巴群岛附近的大海。2007年4月12日,印度再次试射了“烈火-3”,但不久后印度科学家承认,此次试验未达到预定射程。
2007年12月,印度官员宣称,将在两级火箭的基础上增加一级,将“烈火-3”变为射程为5000公里以上的“烈火-4”,并在2008年第一季度进行首试,2008年底进行第二次试射。但2008年4月初,印度又透露,这两次试射的仍将是“烈火-3”。
有西方军事专家分析,“烈火-3”的设计存在先天不足,但印度仍坚持屡败屡射,特别是在试验连续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还要进一步发展新型导弹,这在世界各国导弹发展中是极为少见的。
印度想拥有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想法由来已久,但威力最大的海基核武器系统迟迟没有进展也是有目共睹的。印度从1985年就开始发展弹道导弹核潜艇“先进技术舰船”(ATV),却至今仍无法攻克关键技术。因此,为其配套的潜射弹道导弹发展不得不土法上马。
2007年3月,印度海军采用至今已早已淘汰的部署方式,在改进的护卫舰上试射了由“大地”地对地弹道导弹改造而来的“弓”导弹。2008年2月26日,印度再次从水下50米处的浮筒内试射了代号为“K-15”的潜射导弹,可是正当印度媒体宣称印度已经具备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能力的时候,印度军方承认,该导弹发射后不久即神秘失踪,这为印度的海上核武器计划再次蒙上了阴影。
印度一直宣称要建立导弹防御系统。2006年11月,印度突然试验了拦截高度为46千米的“大地对空防御”导弹PAD。一年后的2007年12月6日,印度又再次试射了拦截高度为15千米的“先进防空”导弹AAD。由此,印度“自豪”地宣称具备了国产的双层反导系统。
这让人颇感不解:就连美国这样的研究反导系统已有20多年的国家也还在艰难的试验中,为何印度一夜之间就成为了“反导大国”?似乎匪夷所思。其实,这不过是一种障眼法。因为所谓PAD导弹是从“大地”地对地导弹改装而来的,这种导弹设计较为原始,地面保障复杂,不适合需要快速反应的反导拦截作战,而印度的试验只是在已知数据下的拦截,因此被外界称为“左手打右手”。而AAD导弹拦截使用的是从以色列引进的“绿松”雷达,而这种雷达印度只有一部,不可能组网形成作战能力。这让人感觉印度所谓的“双层反导”颇有浮夸之嫌。
急于增强全球威慑力 在试验计划屡屡受挫的情况下,印度为什么反而加快了导弹的发展进度呢?从印度的外部和自身情况来看,这有着深刻的原因。
为改变核武器原始状况,在核武器运载工具方面取得突破,印度急于提高导弹武器技术水平。
印度从“大地”导弹到“烈火-1”导弹一直没有摆脱液体燃料发动机,这使其导弹体积较大、不易机动,而且发射前加注燃料的准备时间过长,直到“烈火-2”才发展为全固体燃料发动机。这一技术过渡非常漫长,导致印度导弹发展十分缓慢。射程2000公里的“烈火-2”1999年3月试射成功,到2007年4月试射射程3500公里的“烈火-3”,几乎用了整整8年的时间。
此外,2002年4月,印度浦那固体火箭推进燃料生产车间发生了爆炸,2名科学家和4名工人当场死亡,另有4人受伤。2004年2月下旬,设在印度萨提什·达万航天中心附近的一座火箭助推剂加工厂再次发生事故,9人死亡,厂房被毁。
这些都表明印度导弹技术并不成熟,急需掌握新的导弹武器技术,这成了印度近来频射导弹的重要技术动因。
同时,努力要证明其大国地位也是印度急于发展导弹的推动力。从1990年开始,印度打破了原有的经济模式,转而采取以高科技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由于成功复制了美国的硅谷经验,印度迅速跻身于高科技国家之列。特别是2004年大选后,重新上台的国大党政府力图经济改革,并将中国作为了追赶目标。
而身为火箭专家的印度前总统卡拉姆把航天和导弹发展作为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先导,在其主持下,印度以美俄等军事大国为榜样,启动了远程导弹、核潜艇和反导防御等多项战略武器发展计划。近年来,经过初期发展,印度的诸多导弹计划已经进入试验阶段。可见,印度导弹武器的发展和试射,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经济发展和政治目标的影响。
从印度试射的各种导弹的性能来看,其威慑意图似乎已经超出了地区范围,而体现为对增强全球威慑能力的追求。
例如,在其对“烈火-3”的宣传中,新德里电视台特意给出了一张射程覆盖范围图,其中将北京和上海等中国大中城市标注了出来。印度媒体在谈到战略导弹核潜艇发展时还曾提到,印度核潜艇不仅可以潜射导弹威慑亚太,还可潜航至世界其他海域,对任何对手进行远程战略威慑,这能够极大地增强印度在国际上的军事影响力。
不久前,美国与印度签订了核合作条约,这使印度于1998年核试验后被国际社会孤立的状态得以改善,而美国则希望印度成为亚洲地区的一个支点并起到制衡其他地区大国的作用。
据印度国防部官员透露,美印两国曾进行磋商,美国以允许印度进行导弹试射为条件,换取印度暂停核试验,这与美国对朝鲜核问题的激烈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印度也正是因为看清了美国双重标准的本质,才敢频繁试射导弹。
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 印度的国防科研一直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牵头,该组织现已拥有51个大型实验室、5000多名高级科学家以及2500名其他科学、技术、维护人员。印度的传奇总统卡拉姆就曾是这一组织的领导人,它一直被认为是全印度的精英人才所在地。
但是近年来,该组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2006年“烈火-3”试射失败后,《印度斯坦时报》刊发了一组题为“印度科学的衰落”的文章,在与中国和日本等国家进行比较之后,文章对印度科研机制进行了抨击。此后更有媒体开始揭露DRDO在导弹武器发展中的种种失败。这一切都成为了印度国内科研组织发展导弹武器的压力,也成了印度近来频频试射导弹的一个非理性动因。(戴艳莉李文胜)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该刊联系。
(来源:《环球》杂志)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