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梭罗说,他朝气蓬勃的人生来自于散步。
现代人对于散步,多具有闲适的意味,更多的是把散步当作为茶余饭后的“调味品”。然而,梭罗却认为,散步是“行为的艺术”,“每一个脚步都是一种征伐”。
因为,“人,是自然的居民”。
梭罗为了践诺自己的“誓言”,他把自己看作是“生命的步行者”,他翻山越岭,他行走海岸,他周游大湖,为我们今天的读者留下了一本耐人寻味的旅行游记——《山·湖·海》。但是,按照今天人的世俗的眼光或者说从满足读者可读性的要求来看,《山·湖·海》不是一本好看的书,它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也不是充满趣味的游记,难怪有人说,与他的《瓦尔登湖》一样,《山·湖·海》也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才能读懂的书。我不敢说我能读懂这本书,我只能说努力让自己安安静静地去读《山·湖·海》,让自己的心灵跟着他一道去旅行。
梭罗两次去了卡德海峡,六次横渡卡德海峡,因为他特别钟情于海,“又听到海浪汹涌的声响,似乎是无数海浪的微笑。”在去海峡、渡海峡的过程中要穿越平原、经过“雪之谷”,梭罗不觉得这是一件十分艰苦的事,相反,他喜欢沿着海岸线行走,关注一切,“这些有关海洋的传说,对陆地上的居民似乎都有一种神话般的吸引力,仿佛这些传说来自另一个星球。”对大海的热爱使得梭罗有些忘情,以至于“对于海洋经验不多的我却感觉不到它的咸味。”
这样,在艰苦的行走中,梭罗才能保持一种相当乐观的态度,甚至以苦为乐,他常常就地取食,“当蚌熟了的时候,一片壳上有肉,而另一片有汤汁,虽然肉很坚韧,但我觉得它非常甜美可口,一口全吃光了。”他为什么这样喜欢大海呢?在梭罗看来,“我相信在卡德海峡,生命的旅客可以把自己的灵魂彻底解放。”“倾听海洋的声音,那是来自灵魂的呼唤。”
走过了像心灵一样的海岸,梭罗在森林中穿行,以树杈当床,“砍了一些雪松枝条作为床铺。晚餐是放在一棵大圆木上吃的,那是某次山洪冲到山里的。”同时,他在山区里与伐木工,与少数居民,与猎人,与森林探勘工等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甚至与他们为伍,亲身感受和体验恶劣环境下的生命的原始状态,让自己获得一个“不枉此生之感”。
他还常“沿着河岸划桨”,在船行进的途中,“我小心翼翼地端详这些植物,而且经常摘一些花草的叶子,好让我能跟家乡河边的植物作个比较,看看原始的品种有何不同。”他喜欢湖面上那淡薄的雾气,喜欢从封闭的森林走出后穿越湖面的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在梭罗的眼里,水不仅是平静的,也不仅是灵动的,“水,运用它不断前进的动力,是屯垦者所追随的先锋者。”
有了这种行走的姿态和心态,有了不畏艰险的从容和淡定,梭罗才能做到“长时间摸索在黑暗崎岖的森林里,我们很高兴地再度坐上独木船,顺着激流航行。”“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走了一段相当长的路程后,虽然没有地方可坐,不过至少有一撮草丛,于是把背包放在上面。”
这一切说明,梭罗对自然的热爱是十分乐观而又勇敢的,对此,他在《回归自然》一文中写道:“我渴望的自然生活,就算没有月光和火把的照亮,只有鬼火能领我穿过沼泽泥泞,我都会欣然前往。”
所以,我想,梭罗崇尚自然,不是为了追求一种情调,不是为了追求一种时髦,而是为了追求一种精神,一种健康的乐观向上的精神,一种生命的体悟,让自己的身心在大自然中得到净化,从而获得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的理解。
毛士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