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该对日常消费品限价吗?
□撰文 时报记者 赵安然 周芳 实习生 杨丽
摄影 时报记者 朱元斌 萧嘉宁 巢晓 实习生 叶伟报
从去年5月份猪肉因供应紧张而“身价”暴涨开始,全国物价开始“涨声”一片。
物价长时间居高不下,不但低收入群众生活受影响,就连月收入几千元的白领也觉得口袋“瘪”得快,有点顶不顺。时报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中等收入的上班族群已经学会用尽各种悭钱办法过日子。
广东同比涨8.1%
食品类价格环比全线看涨
时报讯 (记者 赵安然 通讯员 粤调 苏娟 董丽萍)广东省及广州市昨日也公布了4月份CPI走势。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数据显示,4月份,广东CPI增幅在经历上月短暂回落后再次走强,同比上涨8.1%,环比上涨0.9%。分析指出,消费指数再度上扬主要是受清明节、季节性消费、春交会、国际市场和部分商品调价获批等五大因素影响。统计的八大类商品环比呈现“六升一平一降”:食品类价格上升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4%,衣着类价格上涨2.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2.8%,居住类价格持平,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2%。
据统计,4月份广东的食品类价格重现走强态势,仍是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从环比数据可见,除了鲜蛋价格下降1.4%外,其余食品价格全线看涨。
另外,居住类价格虽然与上月持平,但4个分类的同比指数却齐齐上涨,成为拉动CPI上涨的又一重要动力。其中,建房及装修材料类价格同比上涨7.9%;租房类价格同比上涨5.3%;自有住房类价格同比上涨6.7%;水、电、燃料类价格同比上涨9.1%,液化石油气价格同比上涨28.8%。
环比涨2.2%,高于全国和广东
时报讯(记者 赵安然 通讯员 粤调 苏娟 董丽萍)记者昨日从广州市统计局了解到,4月份广州城市CPI同比上升8.2%,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10.0%,服务项目价格上升3.8%;CPI环比上升2.2%,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1.2%,服务项目价格上升4.6%。1~4月累计,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升7.4%,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9.3%,服务项目价格上升3.0%。
统计部门分析,食品类价格上涨仍然是4月CPI走高的主导因素。4月份广州的食品价格同比上升19.5%,环比上升0.3%。其中肉禽类及制品价格同比上升42.6%,水产品类价格同比上升21.7%。非食品价格同比上升2.9%,环比上升3.2%。
通胀危险信号在增强
4月份的物价指数再度冲高,有分析指这既与上年4月份的低基数有关,又与国际市场初级产品、特别是粮食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导致国内食品价格居高不下有关。广州市城市职业学院教授、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彭强表示,物价指数今年以来居高不下,而且4月出现发冲,情况让人担忧,他认为今年至此的物价上涨呈现三大特征。首先是结构性压力并没有缓解,此前预测的食品、能源价格增幅将在今年回落,但由于气候灾害、节日需求和国际因素等共同作用,没有出现预期的回落。
其次是国际性压力十分严峻,彭强认为,国际因素对我国国内的影响正在加剧,比如石油价格,近日冲上123美元一桶,国际粮食价格上涨,都成为国内涨价的外忧。
最后,全面性的涨价压力正在形成。“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涨价商品的范围在扩大,表明通胀压力进一步增加,危险信号已经响起了。”从猪肉到鲜菜、水产品、再到油脂、最后是近期的粮食,几乎所有食品材料都在涨价,彭强说,食品涨价范围扩大既成事实了,关键是现在已扩大到非食品商品。比如服装、家庭设备用品、服务类价格等近半年来都是稳中有降,但4月份却因生产资料涨价而陆续出现上涨势头。时报记者 赵安然
通讯员 粤调 苏娟 董丽萍
扫货族 专盯特价品省一元也是省
对于工作不到三年的“新新人类”来说,一个月三四千元的收入在高物价面前,显得特别微不足道。“虽然比低收入人群要稍好一些,但我们工资没有随着物价上涨,吃饭、购物的开销不断增加,也开始觉得生活很吃力。”“新人类”阿颖说,副食品价格上涨导致出外就餐的成本增加,而经常要应酬、和朋友聚餐的上班族吃饭负担也加重了不少。
在63层广东国际大厦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上班的阿颖和大部分年轻女孩一样,喜欢逛街购物,但去年以来商品陆续涨价,除了猪肉、粮油这些涨价“先锋”外,女生们爱买的护肤品、服装等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在写字楼上班,有时还要和客户应酬,买衣服化妆品扮靓少不了。”阿颖告诉记者,她一个月工资大概有2500元左右,偶而会有奖金,总计也就3000元多一点,原来计划每月平均在扮靓方面的支出约500~700元,“物价都涨了好几轮,但工资却没涨过,换言之用来扮靓的钱就‘缩水’了。”
山人自有妙计,找特价现在成为阿颖购物的乐趣。“像玉兰油的750毫升瓶装沐浴露,正价要30多元,但我之前特价的时候买才28.9元,而且还加送250毫升哦。”在一家超市,阿颖指着货架上的瓶瓶罐罐得意地向记者介绍。
打折族 怀揣数十张优惠卡捡尽便宜
物价上涨,上班族逐渐和低收入家庭一样承受着吃饭成本增加的压力。
刁先生在一家通信技术公司上班,每月收入大概4000元左右,但他每月在吃喝方面的花费就超过1500元。“我和女朋友都喜欢到处尝试新食物。”他告诉记者,一周大概有三个晚上在餐厅吃,有中高级餐厅的,也有大排档,周末偶尔和家人喝早茶。他粗略估算了一下,在外就餐每一顿的花费大概在80元~300元之间,大约比去年贵了近三成。
在目前工资增加速度仍然跑输物价上涨速度的时候,刁先生只能寻找吃得实惠的方法——就是吃“特价饭”。“比如大禾寿司店晚上9点后寿司全部半价,又比如稻香酒楼喝夜茶和火锅在晚上8点半后半价……我都会挑这些时段去吃。”
在和记者聊天时,刁先生边说边展示着他的优惠卡,记者一看都吓住了,数数竟然有33张不同餐厅、商场的卡,凭卡消费最多可以打6折,最少也可以送甜品之类的。
拼房族 结束单门独户改过“集体生活”
从事保险行业的闫先生说:“CPI指数是节节攀升,不过对我冲击最为强烈的是广州的房价涨幅。”据了解,由于工作原因,闫先生不得不经常换房,来广州工作四年时间,已经换了20几次房,“每次和房东签合同一般都是3个月期限”。
闫先生介绍说,去年他在天河棠下租一间10平米左右的房子才不到400元/月,现在天河区的房价成倍翻番,10平方米的单间也要1000元/月的租金。实在租不起不得不搬到白云郊区,就连白云郊区的10平米单间都要近500元/月。中介透露,该地段租房价涨幅也超过了20%。根据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广东省4月份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扩大,成为除食品价格外拉动CPI上涨的又一重要动力,其中租房类价格同比就上涨5.3%。
“以前是我选(租房)地段,现在是地段选我,地段好的房租高,租不起。每月工资有四分之一的比例用于付房租。”闫先生无奈地表示:“一个人承担不起,今年就跟一哥们拼房租了个20平米的一室一厅,两人平摊每人每月都得五六百。房租压力稍微缓解,可两个大男人同住一间卧室,别提多别扭了!”
拼饭族 同事共餐网上搭伙月省近百元
为节省吃饭成本,部分白领选择午餐“拼饭”。就是多人一块用餐,这被视为是一种既时尚又省钱的用餐方式。罗先生说,办公室的女同事成为拼饭的发起人,每天为10多个同事安排订餐,大家分摊,一餐能省5块钱左右。”
另外,记者了解到,在一些商业区、写字楼附近,有不少在民居内办起的“私房菜”颇受上班族欢迎。陈小姐说,平均每人每顿5~7元,比快餐还要便宜,以每天省2~4元计算,每个月最多可以省下80元。
在新型社区、小区居住的白领还流行在内部论坛上发帖,召集有共同“拼”好的人加入拼客行列,比如在网上贴出了自己的一周食谱供大家参考讨论,有兴趣的可以搭伙拼饭,另外,还有人列出自己的上下班路线,征集同路的邻居一齐打的或者驾车分担油费。
“421”家庭不堪重负
物价持续飞涨,市民黄女士一家虽然月入1.5万元,但也开始感觉到吃紧,作为家中的“劳动主力”,像黄女士这一代人要奉养老人、供养小孩,为了省钱填补其他开销,生活质量日渐降低。
昨日午餐时间,记者在科学院都城快餐店内见到正在此吃午饭的黄女士夫妇。黄女士对记者坦言:“物价飞涨已经波及到我们这些白领阶层,
工资没涨生活支出却天天涨。家庭伙食费占工资比例,从过去不足1/10扩大到现在的1/4,加上房贷、养车、小孩教育等生活必需支出,1.5万元的家庭月收入竟能用得精光!”
即便是天天在家开伙,柴米油盐样样都涨,伙食费也一样有增无减。黄女士摇着头说:“但是,孩子正在长身体,牛奶、鸡蛋、补钙营养品一样都不能少,所以只好夫妻俩吃素点,把钱剩下来花在孩子身上了。”
说到其他生活开支 ,黄女士的丈夫也被“刺激”得向记者滔滔不绝,大侃家庭支出的疯涨状况。“银行连连加息,原本分量就不轻的房供现在每月又要多付两三百元;本想把在去年股市里赚的钱拿出来提前还贷,不料又遭遇股市大跌,好几支赚钱的股票现在深度套牢;汽油也涨价了,国三油价格贵,每月光养车就要花1500元左右,足足比以前多出500元。孩子的教育占首位不能含糊,除去学费,每个月花在请课外辅导家教的钱都有1500元之多。”
“虽说白领收入可观,但是我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两个人养五个人,生活压力本来就大,物价又这么高,日子过得很辛苦。”丈夫说:“以前每个月都能按时寄钱给七十多岁的老父母,现在每个月几乎没有盈余,想多尽孝心只能从牙缝里攒钱孝敬老人了。”
单身贵族“继续奢侈”
虽然社会上超过四份三的人都受到物价上涨的影响,但依然有部分身在国企、外资,手握过万月薪的单身贵族们可以说是“隔岸观火”。单位有免费的宿舍提供,而且餐费、交通费可以报销,等于工资就是用来自己吃喝玩乐的,这一族群的人至今仍未改变购买奢侈品、到香港购物的消费习惯。
连日来,记者在采访多位上班族时也发现,仍有部分收入较高人士的生活并未受到飞涨的物价水平的过大影响。“尽管CPI指数月月创新高,但我对物价上涨的切身感受并不明显。”就职于广州商业银行的孙先生坦言:“房子银行分配给单身员工的,虽然产权不属于自己,但也不用为市场上房租又涨了而发愁。而一日三餐都在公司食堂吃,公司每个月都有餐饮补贴,所以只要不去外面下馆子,一般吃饭都是不用自己掏钱的。吃住问题都解决了,物价再怎么涨,对我的影响都大不到哪里去。”
而就职于税务系统的公务员王小姐则坚持“习惯至上”。王小姐坦言,上班从来都是打的,不可能因为物价上涨就突然走路、挤公交,“再说我也不知道该坐哪路车。最多就是和邻居拼车出行”。
王小姐坦承,自己喜欢到香港扫货,“一年两次,雷打不动,所购大品牌并未涨价,化妆品虽然有小幅涨价,但感觉不明显”。“消费习惯形成之后,短期内很难受外界影响而改变。化妆品、衣服是非买不可的,物价再这么涨的话,倒会考虑少吃点零食,顺便当作keep fit(减肥)啦!”王小姐一边喝着卡氏酸奶,一边对记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