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的同胞们,你们不会是孤岛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了里氏7.8级强震。“汶川大地震”是继今年春运遭遇罕见雪灾之后,大自然向我们提出的又一次严峻考验。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汶川地震”震中距成都市仅92公里,重庆、湖南、湖北、山西、陕西、河北、北京等地有不同程度的震感。截至5月13日零时,灾情最为严重的汶川、北川等县已经统计上来的死亡人数达8533人,其中仅北川县一地就有7000多人遇难。随着搜救工作的展开,预计死亡人数还会增加。据历史统计,这次“汶川大地震”是继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1988年“云南澜沧、耿马地震”之后20年来第一次震级超过7级的强震。
众所周知,地震是目前世界上最难预测的自然灾害之一,目前主流的地震预测方法分别是:“地震地质判定推测”、“地震统计推测”和“地震前兆预测”。然而,这三种方法不仅各自存在极大的片面性,而且综合应用的技术水平也并不成熟,以至于灾害预防部门在预测地震发生并做出相应防灾减灾措施方面,总是落在地震的后面。我们必须承认,科学还没有能够真正跨越地震的阻拦。
另一方面,地震发生后的公共应急措施所考验的,绝不仅仅是抗震救灾的技术设备水平。如果缺乏一套完整的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和公共危机的程序,那么每一次地震可能带来的损失,都可能因为制度的缺失而被放大。庆幸的是,尽管《紧急状态法》尚未出台,但从2003年SARS危机之后,我们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起一套应对公共危机的行政机制。“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立即乘飞机赶赴成都,冒着5级以上的余震亲临受灾前线指挥救灾。抗震救灾指挥部业已成立并指导各地抗灾工作。各地政府也遵循着今年5月1日刚刚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及时披露了各地的灾情和抗灾救灾情况。可以说,我们的救灾工作没有耽误一分钟。
我们还应该看到,网络传播的兴起极大的促进了地震信息的及时有效传播,同时也在传递着全国网民对灾区人民的关怀与问候。以搜狐网为代表的各大网站第一时间与中国红十字会等组织号召广大网友和企事业单位捐款支援灾区,已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和参与。一场全国性的抗震救灾战役,已经通过网络,与救灾前线一道打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