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邹靓
央行选择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非加息措施,传递出货币政策以数量工具进行反通胀的信息。商业银行方面人士称,一方面,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看成是宏观调控以“温水煮青蛙”方式收缩流动性,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建立起明确的紧缩预期,主动对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做出调整。
5月12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于5月20日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此,存款准备金率年内四次上调至16.5%的历史最高水平。此前,业内人士及经济学家预测,商业银行可承受的存款准备金率及2008年预期达到的水平在18%。而昨日多位行业研究人士已经将预期调至19%。
据国泰君安银行业业分析师伍永刚测算,本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将紧缩流动性2100亿元。但相比3月份银行存贷差较2月末增加7300亿元,政策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有限。如此看来,政策实施的效果或是真实目的,或者更多的落点于建立紧缩预期,以及促使商业银行自觉进行信贷结构调整。
2006年以来,央行17次调至存款准备金率,几乎是每月调整。本次上调时点距离上次相隔仅一个月零5天。沪上一商业银行分行行长认为,4月份CPI达到8.5%的水平,通胀压力持续,这种情况下紧缩银根早有预期,而事实上商业银行从2007年开始就已经在逐步调至资产负债结构。
然而即便如此,中小金融机构依然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流动性压力。上海银行行长助理贺青这样说,小银行负债基数小,资金筹集渠道相对匮乏,一方面新股发行及资本市场震荡加大了存款波动,另一方面存贷比指标考核也使得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压力加大。
仅从上市银行公开信息来看,大型国有银行存贷比大致范围在50%-60%,中小银行略高至70%。据记者于非上市中小银行处获得的信息,不少城市商业银行在资金紧缺时段出现存贷比超标的情况,因此今年以来不少银行通过做大票据、债券业务调整资产负债,以方便在货币紧缩时快速变现资产、融入资金。
一商业银行债券分析人士也表示,“政策出台之前债市往往有所反应,比如上周短期资金价格走高”。他说,商业银行调整资产负债无非是两个方面,信贷资产不可能说收就收,那就只能通过增加负债,同业拆借就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对于紧缩政策的后续走向,伍永刚表示,2008年央行对新增贷款实行逐季调控,不过于企业可通过资产证券化、委托贷款、中期票据等方式部分规避额度控制,因此紧缩流动性对控制货币供应的快速增加仍是必要的。“央行未来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空间,预计今年第2季度仍有 1 至 2 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他说。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安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