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经过几十年风雨历程,我军陆军部队军事训练已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作为一支有着丰厚传统积淀的威武之师,应在历史与现实的传承对接中,迎着机遇与挑战乘势前行。本文深思训练历史、立足部队实际、着眼未来发展,对此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值得一读。 继承与创新同样重要 我军自创建之日起,就注重训战一致问题。战争年代,部队在作战中训练,在训练中作战,性质上是一种战训一体的融合式训练。建国之初,适应军队建设平战转换,我军建立了统一的军事训练领导管理体制,陆军部队军事训练逐步转入和平时期的正规化训练。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根据备战整军的方针,部队狠抓以技术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训练,开展了规模空前的群众性练兵和大比武活动,陆军军事训练主要是紧急备战形势下的针对性训练。70年代中后期,陆军部队军事训练主要是一种曲折之后的恢复性训练。接着,适应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陆军部队军事训练开始按照战术为经、技术为纬的设计,分层次规范,训练重心由以往强调“200米内硬功夫”,逐步向“拉得出、开得动、打得准、合得成”的整体性训练上发展。90年代,应对海湾战争的强烈震撼,针对未来作战可能出现的作战样式,陆军部队紧贴任务练战法、研练战法带训法、训法之中搞对抗,各种战役战术思想真正由“庙堂”步入“江湖”。这一时期的军事训练主要是紧贴任务的纲目式训练。世纪之交,在科技强军和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战略思想指导下,我军广泛开展“科技大练兵、一切为打赢”的探索实践,陆军部队军事训练主要是一种战技术融合的对策性研练。
新世纪新阶段,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时代要求下,我军军事训练开始谋求与新的战争形态、新的使命任务、新的军事斗争准备和新的武器装备接轨,向实战化、信息化、多样化方向迈进。
陆军部队军事训练的铿锵步履日渐远去,留下的历史轨迹则愈益清晰深沉,特别是在长期训练实践中积淀的许多优良传统,必须加倍珍视和传承弘扬。
——始终坚持以党的先进理论为指导,保持军事训练的正确方向。 我军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主席关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党的决策指示精神,创造性贯彻落实,使军事训练始终为作战服务、为国家安全服务、为提高军队战斗力服务,成为实现党的军事目标的重要保证。
——始终坚持“练为战”的行为准则,军事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很好保证。 练为战是军事训练亘古不变的通律。我军军事训练从立足夺取政权,到抵御外敌入侵、有效维护国家主权;从立足“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到打赢现代条件下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从立足打赢机械化半机械化条件下的全面战争,到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从应对传统安全威胁,到应对多种安全威胁,无论形势如何变化,都始终贯彻“三从两严”方针,确保了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始终紧跟时代发展锐意改革创新,军事训练持续保持生机与活力。 多年来,我军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积极适应战争形态和使命任务的变化调整,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把握新特点、研究新情况、找准新定位、解决新问题,军事训练始终保持与时代进步同频共振,呈现出昂扬向上的发展势头。
——始终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有效调动练兵积极性。 人是军事训练的实践主体。长期以来,我军坚持把提高官兵素质作为军事训练的根本着眼点,发扬军事民主,培育战斗精神,注重在训练实践中培养高素质领军治训人才。
——始终坚持科学练兵、勤俭练兵,军事训练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我军注重在训练实践中总结成功经验,改进缺陷不足;注重官教兵、兵教官,不断发展运用先进方法手段,坚持向科技、管理要效益,提高训练效费比,勤俭练兵,刻苦练兵,确保了军事训练的高质高效。
这些经验和传统,凝结着历代官兵的心血智慧,既反映了军事训练的客观规律,是我军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创新发展新时期军事训练的基本历史借鉴。
正视现状忧思奋进 量变拓延历史,质变分割时代。经过多年发展,我军陆军部队军事训练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理性辨析,军事训练发展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现实问题,仍呈现出多样性、层次性、因果性特点。从指导层面看,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训练理论问题。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泛的理论。目前,我军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思想和作战理论虽然基本形成,但与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训练理论的传承不好、特色不足、原创力不够。主观上,有的忽视研究自身的成功经验,曾非常适用我们自身的作战训练指导体系也要从外军的教科书中去寻找;有的在已知领域内止步不前、自我封闭,自觉不自觉地搞封闭式、浅尝辄止式研究,从理论到理论、用理论验证理论的现象比较普遍。客观上,我军虽然在作战训练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总结了一些经验,但总体却没有经历过一次信息化战争的实际检验,使得理论创新成果的真实价值很难确认,错误和偏差得不到修正,难以发挥引领训练实践发展的先导作用。所以,对信息化战争的认识只能借外军理论之石“攻”玉,循着散去的战争硝烟“过河”,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训练发展缺乏有力的理论牵引。
基础训练问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重视基础训练是我军的优势和传统,也是军事训练的根本要求。但一个时期以来,注重了对使命课题、重大问题的研练,注重了前瞻性、超前性探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基础训练,特别是联合作战基本单元和要素训练没有继承严抠细训的传统,导致现在训练场上精兵不多,“蓝领”人才普遍缺失。有几种现象尤为值得关注:“跳跃式”心态,不遵循训练的内在规律,搞阶段式、跨越式训练,忽视基础和操作技能训练;“大囫囵”旧习,不尊重不同兵种、不同训练内容、不同训练对象的个体差异,搞形式上的整齐划一;“说教式”现象,有的教练员唱功好做功差,弱将手下无强兵;一味要求战斗员由“少而精”向“多而全”转变,不重视扩展“米数、秒数、环数”的内涵和外延,忽视精兵、精准武器对战役、战斗胜负的关键性影响,等等。
系统配套问题。 军事训练改革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诸多要素,且每个环节间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要取得实质性突破,必须整体推进。过去陆军部队的训练改革,总体上侧重在内容和方法上求突破,对训练体制、机制、保障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兼顾不够,缺少统筹设计、系统谋划。比如,现有作战训练职能上交叉,使得战略战役训练与战术技术训练有序衔接上存在“空挡”,训练效果与质量检验间存在“盲点”;军种间的联合还没有在一个平台上从必然迈向自由;不少指挥员头脑还没有真正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这些机制上的惯性,都使军事训练在很多问题上不能形成有机整体。
思想观念问题。 长期的和平环境,使部分官兵忧患意识弱化,“和平病”、“安逸症”滋生,缺乏真打实练的思想动力。有的对形势任务评估不足,把现实的危险性缩小,盲目乐观,有意无意模糊和平建设与随时准备打仗这一根本职能使命的界限,致使军事训练远离了“盘马弯弓箭待发”的状态。有的工作指导和标准还囿于消极保安全的误区,不敢较真碰硬,不敢从难从严,“难不涉险、险不练兵”,致使训练远远达不到战争“预实践”的极限和顶点。在此问题上,美军提倡“平时多流血、战时少流血”,俄军提出“平时有牺牲、战时少牺牲”,而我军多了强调“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组织演训活动要“人不掉皮、车不掉漆”。其中差别,蕴含的是文化、观念,也是标准和要求。
训练作风问题。 作风与成效是紧密相连的。受和平环境和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影响,训练领域的形式主义还未得到彻底根除。比如,演训场上,有的敌情研判大而化之,对作战任务照抄照转,任务部队与目标单位之间的方案计划“两张皮”,研究作战问题照稿宣科。有的把训练当作软指示,餐桌上的标准能落实,训练场上的“四实”课目难兑现。还有的把演习当作“演戏”,练为看、练为演等等,致使军事训练始终在较低层次上徘徊。
这些问题在一定范围内有其特殊性,但相对而言也有一定的普遍性。必须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进取意识,打好突破藩篱的“攻坚战”、“持久战”。
立足实际奋力作为 世界上没有抽象的真理,一切以条件为转移。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历史时期,陆军部队军事训练的创新实践必须以胡主席关于加强军事训练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坚持从实际出发和注重时代特征的有机统一。
正确把握训练指导的基本要求。 坚持以深化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军事训练应始终注意把握三点:一是处理好按任务训练与按纲施训之间的关系。按任务训练与按纲施训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只有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打好“组合拳”,才能确保训练实效。二是提高训练的针对性。最根本的还是要坚持战训一致的原则,把作战最需要、最管用的东西练精、练过硬,把多样化任务涉及到的多样化训练课题搞清研透,并始终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首要,突出主项,适时转换,做到按需抓训、急用先训、重点严训、弱项强训。三是遵循训练的基本规律。按任务训练,不能脱离官兵素质基础、部队承受能力以及现有物质条件,一味追求速成、追求高精尖。营以下分队,仍应坚持先基础后应用、先分练后合练、先兵种后合成、逐级训练逐级形成战斗力的基本规律;旅团以上部队以使命课题和多样化任务为牵引,开展以战役带动战术或战役战术融合的训练,实现战役战术训练、分队训练、单兵训练的有机衔接。
积极探索实战化条件下的组训形式。 作战形式决定组训形式。一体化联合作战背景下,应重点发展运用三种组训形式。一是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形式抓好技术基础训练。与传统岗位练兵有所不同,实战化岗位练兵是依托信息系统和岗位平台进行的基本单元训练和初级集成训练,目的是通过专攻精练,实现人与武器平台的最佳结合、单元要素的最大优化,把岗位平台的战斗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着力打牢单个人员的实战技能和联结基础,打牢单位岗位内部协同和与外部有机交链的基础。二是以要素集成训练为主要形式抓好战术训练。按照体系对抗的要求,重点抓好指挥控制、侦察情报、网络通信、火力打击、后装保障等五大要素的集成训练,使各个要素都能“独立成章”,具备体系联结的条件。三是以实案化编组联训为主要形式抓好战役训练。实施过程中,应把着眼点放在预想可能情况、论证战役战法、发现解决问题、完善作战预案、增强实战能力上。通过训练,尽可能把敌情搞准,把战场环境搞清,把战法对策搞透。有条件的可开展全程实兵演练,一并摸清自身作战能力底数。
发展运用先进高效的训练方法手段。 先进高效的方法手段,是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质量效益的“桥”和“船”,也有利于解决战斗力生成周期长、实装训练难度大、训练条件受限等问题。加强基地化训练,重点拓展好现有训练基地、场地功能,切实走开在营打基础、驻训强技能、野营练合成、基地评效能的训练路子。加强模拟化训练,重点抓好复杂电磁环境构建,提升技术含量和模拟层次;走开激光对抗、网上对抗新路,物化对抗结果,增强训练的实战性。加强网络化训练,重点抓好信息网络资源整合,探索军、师、旅(团)一体组织,司政后装平行展开,各种作战要素整体联动的网络训练模式。加强对抗性训练,实现红红对抗、网上对抗向红蓝对抗、实兵对抗的转进,增强训练的实战化水平。
健全完善行之有效的训练机制。 当前,应注重建立完善教学责任制,着力提高教练员的组训任教能力,在传统“会讲、会做、会教、会作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还应从“会按作战任务构想设置情况、会按复杂情况组织实施教学、会按实战标准发现解决问题、会按实战环境磨砺战斗精神”等方面,构建新的“四会”体系,以增强教练员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应注重完善训练考评机制,重点是摸索实战化的训练考评方法,贯彻“三从两严”的方针,将过去操场化、程序式的考核,转变为实战化、连贯式的考核,真正发挥考核的检验评估和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