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思考初级任职院校教员队伍建设问题,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开放多元的人才结构 目前,我军初级任职院校教员队伍主要由单一的专业教员构成。由于专业教员是职业教员,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从事教学工作,所以出现了理论能力强、学术水平高,但实际经验不足、不了解部队基层的问题,自然会使教学研究失去针对性和有效性。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是打破封闭、单一的教员队伍格局,构建开放多元的教员队伍体系。在这方面,外军院校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比如,美国的西点军校等走的是军职与文职相结合、专职与聘用相结合的道路,强调聘请更多的地方学者或大学教授任教。英国有的军事院校甚至无固定教员,根据专业课实际需要,聘请军内外专家、学者,更多的是请地方专家授课。我军初级任职院校其实也可以按“专业教员、军职教员、外聘教员”三类理顺教员队伍结构。
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任职院校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提高教员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一是师资培训。新教员选调进院校后,应首先让他们进入师资培训班,进行短期培训。系统学习授课的基本技能、方法,以及编写教案、教材,制作多媒体的方法要求。培训合格后,发教员任职许可证,改变老教员对新教员“传帮带”培养模式。全军可考虑建设教员培训基地,解决教员培训随意性的问题。二是进修深造。院校必须重视教员队伍的知识更新,努力为他们创造各种更新知识的机会和条件。要有组织有计划地使那些有发展潜力、有培养价值的教员尽早得到培养。三是学术交流。学术研究能够充分调动教员的潜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的专业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并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和权威。有关部门应制定具体规定和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员参加各种形式、类型的学术科学活动。四是实践锻炼。完善任职教员到部队任(代)职机制,改革职称评定制度,把部队任(代)职的经历、参与部队重大作战训练活动,作为评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条件。五是岗位培养。应广泛开展岗位建功活动,在教学科研实践中给青年教员交任务、压担子,通过参与重大教学、科研活动,提高素质、增长能力。
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 凝聚人才,一靠政策,二靠制度。近年来,我军在凝聚院校人才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有效调动和激发了广大教员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军在人才激励方面力度还不够大,特别是一些院校在执行政策时的偏差,使广大教员投身教学科研的积极性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就任职院校而言,迫切需要在营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上采取措施:一是完善评价机制。科学、公正、可操作的考核指标体系,是教员考核工作科学化并取得实效的前提和关键。评估方法上,应以定量评价为主;评估内容上,应以教学科研实绩为重;评估方式上,应采取自我评估、学员评估、同行评估、职能部门评估、领导评估等多元化的评估方式,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二是完善选拔机制。能否发挥人才作用,关键在于是否合理使用人才。院校应按照“精教学、通学术”的原则,选拔人才、使用人才,切实把人才放到适宜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坚决破除人才使用上的论资排辈、求全责备、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三是完善激励机制。教员队伍建设需要良好的氛围,需要相应的机制支撑。任职院校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教员的各种奖励、荣誉外,还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如,建立名著基金、学术交流基金等基金制度;设立教学、学术特殊贡献奖;实施院校人才工程战略等,通过一系列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有效促进任职院校教员队伍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