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 刘洋 张楠伊 北京奥运会为运动员提供了体育竞技的赛场,而在扣人心弦的比赛背后还将进行另一场激烈的竞争。英国《泰晤士报》12日刊文称,来自中美日等7国的气象专家在奥运期间聚首北京,届时将展开一场“奥运天气预报竞赛”,运用最先进的预报方法预测北京天气,争夺“奥运天气预报冠军”。
这篇题为《北京奥运最艰难之事———准确预报天气》的文章说,在奥运赛场上,人们心中默念的是“更高、更快、更强”,但在赛场外,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很可能是“更热、更闷、更呛”,因为未来天气情况无疑比竞技结果更难猜。来自中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奥地利和法国的7国气象专家组将在奥运会期间聚集北京,每隔3个小时分析观测数据和气压,预测北京地区未来36小时之内的气温、湿度和降水。他们的预测结果将被提交给北京气象局和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对比实际发生的天气情况,就能够评定出谁是“奥运天气预报冠军”。
尽管真正的竞争还没有开始,但就像奥运会的体育赛事一样,媒体也给即将上演的奥运天气预报竞赛做了排名预报。《泰晤士报》援引日本专家组负责人齐藤和夫的话说,日本虽然在去年进行的一场“预报热身赛”中出了不少错误,但仍最具夺金实力。在所有竞争对手中,齐藤将中国组视为最大威胁。本来希望能参加竞赛的英国由于队伍不是政府出资,导致财力不足,最终选择了退出。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这场“奥运天气预报竞赛”实际上名为“世界天气研究计划(WWRP)北京2008天气示范和研究开发项目”,由联合国下属的世界气象组织主办。设立这一项目的目的之一是展示各国气象研究的最新技术和水平,并达到减少长期以来在预报方面存在误差的目的。该项目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曾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北京奥运会举办正值夏季天气变化复杂阶段,当中国气象局向世界气象组织提出在北京申办这一项目时,有媒体将之称为“2008年奥运气象预报水平大比拼”。
北京市气象局业务处副处长梁丰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气象局协同境外专家在2006年就搭建了预报系统,并在2006年和2007年两次对系统进行了测试,这个项目汇集了世界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气象专家,他们在奥运会期间测试出的数据将被及时送到北京气象局和中国国家气象中心,中国的天气预报研究人员将根据来自7国的数据对当时北京的天气做出预报。无论这些数据是否是在竞争的氛围下做出的,它们体现了不同国家科研的优势,对奥运期间的天气预报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