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文提出"电子无意识"的概念,以拓展自弗洛伊德、荣格、拉康和詹姆逊以来在文化研究领域影响广泛的"无意识"(潜意识)理论,使之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交流状况。
在基本内涵上,电子无意识是指以新兴电子媒介尤其是网络媒介为载体的社会无意识;在主要外延上,它体现为语料库、音像库、搜索引擎数据库等电子记忆装置所传递的语言习惯、审美经验和政治意识形态等非理性力量。
从现代社会的宏观构造来看,电子无意识可以分为技术、心理和文化三个层面上的存在。在技术/知识的层面上,它存在于当代集体记忆的物化形式——电子数据库中。在心理/审美的层面上,它存在于对时尚形象的生产、交流和消费系统中。在文化/价值的层面上,它存在于借助电子传媒而进行的社会舆论和政治意识形态建构与解构等运动中。
从传播过程的微观机制来看,电子无意识的运动一般经过媒体化、身体化和本体化三个阶段。在媒体化阶段,个体经验被凝缩、编码为数据库(集体记忆)。在身体化阶段,经过数据通讯和解码达成形象互动,实现主体间的欲望交换。在本体化阶段,欲望失去具体对象,泛化为普遍而抽象的社会焦虑意识。
由此,无意识经由电子媒体而完成了压抑、转换与升华,伴随着大量鲜活的技术文化现象,提示着当代人类生活世界本身非理性、超语言、反逻辑的野性品质。
关键词:电子无意识;无意识;集体记忆;数据库;时尚;意识形态
Cyber-unconsciousnessAnAnalysisaboutCyber-culture
Keywords:Cyber-unconsciousness;Unconsciousness;CollectiveMemory;Database;Fashion;Ideology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