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正在日本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早稻田大学打乒乓球与日本青年进行交流。图为胡锦涛打球博得同学们的喝彩。中新社发朱沿华 摄
中新网5月13日电香港《大公报》5月13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无论是中国人民还是日本人民,都应该以“暖春之旅”为契机,乘其东风,尽弃前嫌,尽快而不是“观望”地早日行动起来。中日加强多方交流,共同携手走向未来,不仅有助于双方取长补短,增进友谊,而且有助于推动和保卫世界和平。
文章摘录如下: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把对日本为期5天的国事访问定位为“暖春之旅”,广受世人称道,因为动机唯良,用心皆善,所图只为中日携手共同走向未来。尤为值得称道的是,5月8日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发表演讲时所说的那段话:“历史是最富哲理的教科书,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
笔者在纪念二战胜利六十周年时,曾以“二战留给后人的财富”为题,在“大公评论”发表文章,旗帜鲜明地指出:“历史就是历史,它虽然不能取代今天和明天,却会像一面镜子,要求每个人对于未来肩负起一份应尽的职责,尤其是像二战这样厚重的历史……回首二战,放眼未来,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我们肩上无可推卸的三项职责:其一是以科学的态度,还历史客观公正的本来面目;其二是以“人”的基本价值观去评判或辨别战争这一特殊的人类游戏;其三是对今天的所作所为展开省察以及对未知的明天进行适度的预期。这三个责任本身所涵括的一个共同的责任,就是对子孙负责。”
中日两国作为当年的交战国,彼此之间能否共同走向未来的关键,首先在于能否客观公正地面对和正视当年那段“不光彩”的历史。对于这种“不光彩”的认知,首先应源于对于战争本质及正义与非正义、侵略与反侵略的痛彻检讨;其次应萌动于骨髓中时时撩拨着我们思绪的痛苦记忆;再其次是站在交战国双方人民的立场上,承认战争的成本——交战国双方百姓都会为此付出生命代价,从而对于战争的危害形成共同的认知,而且,这种认知并非单指对于战争的仇视。只有这样,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才能够从共同经历的战争记忆中抚平难以弥补的伤痕。
战争之所以会留给所有人伤痛而不是美好的记忆,就在于战争行为的本身是对人类文明的反动。因为“战争的起因离不开权力与意志,国与国之间交战,并非是绝大多数公众的意愿,而是少数人意志强加在多数人身上的一种结果,是当权者的个人意志被权力发酵之后的一种集体行为失控。”
交战国双方能否在共同的努力中抹去战争的记忆,还在于两国政府能否以深刻的省察和冷静的反思,客观而公正地为双方的子孙后代着想。从这个视角上审视胡锦涛的“暖春之旅”,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政府对于战争的反省已经跳出本国利益的狭小层面,高屋建瓴地看到了未来世界的和谐大势,亦主动承担起为一个和谐世界的早日到来而培土、浇灌、施肥与呵护的园丁之职。正因为如此,胡锦涛在访日期间才一再申明和强调:“中日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进一步发展的新机遇。”
分析人士指出,从务实的角度看,交战国双方修好的前提应该是也必须是尽弃前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一切向前看”。“向前看”同时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职责。对于政府来说,这种职责的最大体现就是对于国民的善诱与规劝,同时还要敢于对极端民族主义者加以扼制。无数事实证明,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任何仇视对方的做法都有害无益。对于人民来说,“向前看”的最好体现应该是“将心比心”,以切身的人生感悟理解并宽恕对方的新一届政府及其新生代子民,不能动辄就“揭老底”,视两国人民之间多年的和平努力为儿戏。
胡锦涛此次访日与上次江泽民访日已经间隔了十年。在这十年中,两国之间虽然有过一些不愉快和摩擦,主流却仍未偏离“友好”二字。有此基础,两国之间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和相互交融上达成共识,就不是什么“空泛的预期”,而是一份完全可以操作的“可行性规划”,中日之间加深友好完全可以指日可期。
客观讲,谈论“中日友好”并不费力,真正做到或使之务实起来定会遇到一定的难度,其中至少包括无法回避的“修好八大要素”:
一是如何在鄙视战争的意愿中求得行动上而不是口头上的和平共识;
二是如何在以往的战争疤痕中寻求共同认可的医治良方;
三是如何在不同的各国文化传承中建立共同的审美而不是审丑意趣;
四是如何在彼此的先进与落后中“取长补短”,形成良性互动;
五是如何在两国政府之间确立长效而不是临时的“互信机制”;
六是如何在维护各自利益的同时谋取惠及对方的“双赢”;
七是如何在全民基础教育中(譬如历史教材中)摒除“敌意”,保持公正;
八是如何在地区间的突发性事件中,确保双方能有一条“快速疏通渠道”,以避免误解的不必要加深。
总之,“中日友好”为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长远的希望也在于中日青少年之间的频繁交往与良性互动,最现实的希望仍在于今天如何消弥歧见,而不是寄希望于明天。道理在于,只有每年春暖的定时花开,才能有年年的“花长在”。由此可见,从温家宝总理早些时候的“融冰之旅”,到胡锦涛主席此次的“暖春之旅”,中国政府的目的都是为了“续写两国关系新篇章”。
胡锦涛说,“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绵延两千多年,堪称世界民族交往史上的奇迹。”笔者以为,这句话对于胡主席个人而言,或许含有某种感慨系之的心态,但对于中国国家元首的这一身份来说,则意味着努力之后的寄托与未来。因此,无论是中国人民还是日本人民,都应该以“暖春之旅”为契机,乘其东风,尽弃前嫌,尽快而不是“观望”地早日行动起来。
从一九七二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至今,已经过去了三十六年。实践和时间都在证明,两国关系的改善与发展,已经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利益。这一双赢结果,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否认的福音。中日两国无论是在科技成果还是文化交流上的影响力,均已超出了各自的国界,为世界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而且,随着时间的拉长,这种贡献只会越来越大而不是相反。因此,中日加强多方交流,共同携手走向未来,不仅有助于双方取长补短,增进友谊,而且有助于推动和保卫世界和平。(甄城)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