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中国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市场,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律师行业急需的高端人才,应是接受过中西方法律教育、具有在中外律师事务所从业的经验、了解国际市场规则、遵守职业道德、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工作的人。
——袁长春
与国外律师行业比,中国的律师行业存在三个明显的问题:历史短,人员少,专业性不强。
严格地说,在1912年9月16日北洋政府出台的《律师暂行章程》未公布实施之前,中国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律师。
中国律师行业真正取得长足的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因此,现阶段中国律师事务所的发展正处于青年期,而国外的律师事务所很多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目前中国律师总人数为14万多人,但这个数字还不足美国加州一个州的律师人数。此外,中国律师行业在整体专业水平、细化分工和团队协作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
中国现在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市场,需要大量的具有跨文化背景的、了解国际市场规则、掌握国际市场语言的专业人士,律师行业也是如此。许多人对律师的理解主要是替人打官司,在法庭上雄辩一番,但事实上律师涉及的业务非常广泛。很多律师基本上不和法官或法庭打交道,他们的工作是提供法律咨询、帮助客户进行项目的筹划,如融资、并购、直接投资或起草项目文件等等。因此,这要求律师不仅要熟悉中国的法律,也要了解相关的国外法律,同时还要了解客户和对方律师的工作方式,掌握他们所熟悉的语言,这样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把生硬的法律语言变成大家都能接受,并乐意遵守的交易规则。
高水平国际化的律师事务所一般要具备以下几点:第一、具有较强的从事涉外业务能力;第二,具有适当的规模和业务种类;第三、有完备的质量控制;第四、在事务所管理和利润分配方面合伙人之间有较高的共享水平;第五、重视员工的培训。
目前,海归律师在国内律师行业中占的比例较少,多集中在处理涉外业务方面,如海外投资、国际融资,国际贸易和涉外诉讼业务等。很明显,具有跨文化背景的海归律师在这些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当然这并不代表所有在国外念过法律专业的海归都有优势。部分海归律师之所以在国内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们在国外学习的时间较短,法律功底和语言功底都不够扎实,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实际工作经验。
袁长春中国社科院法学硕士、斯坦福大学法学博士,曾任普华永道咨询公司法律顾问、法国基德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北京世泽律师事务所创办人之一。长期从事跨国投资、企业并购和重组、知识产权、反垄断、国际贸易和涉外诉讼仲裁等涉外法律业务。
编者手记
袁长春律师热情而又谦和的态度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短短40分钟的采访过程中,他不止一次提到,律师是一个需要知识和经验积累的行业,仅有留学的背景是远远不够的。他建议读法学专业的海外学子要争取每一个实践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当谈及律师行业面临的瓶颈问题时,袁长春则显得有点忧心忡忡。“在法律服务方面中国企业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这与中国大的市场环境有关。”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对待法律问题的观念不同,出现问题时中国企业要求的是“急诊医生”,而外国企业则希望是可以随时联络的“家庭医生”。在美国的留学经历使他能更加透彻和深刻分析中国律师行业存在的不足,“只有跳出中国这个圈子,你才能在圈外更加客观地分析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