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失爱子
1937年8月,中国空军轰炸侵入中国黄浦江水域的日本“出云号”军舰。这是自中日甲午海战以来日本舰队第一次遭到中国军队的攻击。在此后的战役中,张锡祜以身殉国。
张伯苓痛失爱子后说:“吾早以此子许国,今日之事,自在意中,求仁得仁,复何恸为?”他还说:“我本人出身水师,今老矣,每以不能杀敌报国为恨,而今吾儿为国捐躯,可无遗憾了。
”张伯苓父子谱写的这曲现代“正气歌”,时常让闻者因感动而潸然泪下。
1934年后,在张伯苓的领导下,华北体育联合会尽管历尽艰辛,多方奔走,终因经费问题和华北地区的沦陷,该会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被迫解散了,华北运动会也随之停办。
历时二十余年的华北运动会是旧中国举办时间最长、参加范围最广、水平最高和影响最大的地区性运动会,对华北地区乃至全国体育的发展均产生了积极影响,历届运动会上创造的优秀成绩和涌现出的体坛名将,都被载入近代中国体育发展的史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张伯苓对中国体育最为关注的时期。但面对政府不投入、国人不重视的现实,他不禁自问:中国体育向何去?并为此陷入深深的思考。经过多年的体育实践,他终于认识到障碍中国体育发展的“病因”,自认寻找到救治的“良方”。于是,在30年代,他多次撰写文章、发表演讲,将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悟一吐为快,希望引起政府和国人对体育重视和关注。
张伯苓的真知灼见不仅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警醒世人,就是今天看来也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当代体育事业的发展不无裨益。
1930年5月24日至31日,第九届远东运动会在日本东京举行。中国队只获得排球、足球(与日本并列)两项冠军,其余项目均未能进入前三名。
中国代表团总领队张伯苓想起昔日中国在跳远、跳高、短跑等田径项目上的明显优势,看看今天田径队的折戟异国,百感交集,“大受刺激”。
这年6月19日,回国后的张伯苓在天津市联青社发表了演讲。他报告了中国队在这届赛会上的成绩和表现,充分肯定了日本队的进步,详细分析了日本队进步和中国队落后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变中国体育现状的标本兼治的“良方”,更有“运动须从小学起”的真知灼见。
张伯苓激动地说:此次赴日参加远东运动会所受刺激极深,诸君均知我国运动员计男女一百三十余人,北至哈尔滨,南至广东,皆有选手,可谓代表全国。然结果大败而归,田径赛是一无所得,球类只得一排球、足球不分胜负。至失败之原因,裁判员裁判不公成分甚少,我方运动员及职员精神非不奋发,各种运动亦非不进步,不过日本进步极速,我方进步较缓,此为失败之唯一原因。
题图为建于1926年的民园国际运动场
(本书原为30万字,由周鸿飞缩编。)
孙海麟 主编
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