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肾”救人 大爱芬芳
——记无偿捐肾挽救素不相识维吾尔族小伙的汉族女青年王燕娜
新华网乌鲁木齐5月18日电(记者李芮、曹志恒)尽管素不相识,一位年仅23岁的汉族女青年却无偿地捐出了自己的左肾,挽救了一名垂危的18岁维吾尔族学生。
2008年,汉族女青年王燕娜的事迹,感动着新疆各族居民。
“请让我为他捐肾,我要救他!” 2007年3月,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18岁维吾尔族学生毛兰江·吾买尔的遭遇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毛兰江被诊断患有慢性肾炎、尿毒症和慢性肾衰竭等重病。经多家医院诊断,只有换肾才能挽救生命。
毛兰江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吾买尔是自治区农业干部学校的汉语老师,母亲阿孜古丽是学校的护士。经医院检查,父亲血型不符、母亲患有慢性肾炎,其他家属也因为种种原因不符合捐献标准,毛兰江只好依靠每周四次的透析勉强维持生命,而昂贵的医药费很快花光了这个家庭30万元的积蓄。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毛兰江父母卖掉了房子。
“我当时偶然在报纸上看到毛兰江的遭遇。报道说他是个乐于助人的大男孩,喜欢打篮球看NBA,还曾经让父母送钱到学校给没钱回家的同学。这么好的孩子得了这种病真是太可怜了。我想试试,看能不能为他捐肾。”王燕娜说。
毛兰江的母亲阿孜古丽说,王燕娜第一次去医院看望毛兰江的时候就表示过要捐肾,但当时她和吾买尔都没放在心上。全家人都帮不上忙,更别提是素不相识的人了。后来王燕娜又去看望了毛兰江几次,并且积极要求医院为她做配型检查。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王燕娜和毛兰江,一个汉族姑娘和一个维吾尔族小伙子,他们的16项配型居然全都吻合。”刘健医生说,“这种几率在医学上只有十万分之一。这简直就是一个医学奇迹!”
虽然配型吻合了,但王燕娜的捐肾请求被医学院伦理委员会的第一次审查会议拒绝了。伦理委员会认为王燕娜太年轻,还没有结婚,捐肾的想法可能出于一时冲动,希望王燕娜再回家仔细思考。
王燕娜的家人也不同意她的做法。然而王燕娜的勇敢和坚持打动了身边的人,医学院伦理委员会最终允许进行这场前所未有的跨民族、非亲属活体肾移植手术。
“她就是我的女儿,我的汉族女儿!” 今年3月27日上午,王燕娜和毛兰江被一起推进了手术室。手术室外,两位父亲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是难料的命运和无私的大爱把这两家人从此紧紧连在了一起。
两个多小时后,王燕娜和毛兰江被一起推出来了。手术非常成功。从此,这个维吾尔族弟弟的身体里有了汉族姐姐的健康肾脏在工作。
毛兰江的母亲阿孜古丽激动得泣不成声。她紧紧握着仍在昏迷中的王燕娜的手说:“娜娜,谢谢你!谢谢你救了毛兰江。你就是我的女儿!我的汉族女儿!”
王燕娜的母亲徐新花因为患有高血压,捐肾的事父女俩一直瞒着她。直到手术成功以后,她才从乌鲁木齐电视台的报道中得知这件事。
徐新花知道女儿捐肾后说:“哪个妈妈不疼自己的女儿,我也不想她受苦。可是既然捐了,我就要好好照顾她,让她早日康复。”
王燕娜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大弟弟王勇华今年刚大学毕业,小弟弟王春华还在读大专。王燕娜家生活并不富裕,一家五口人和几位亲戚住在位于乌鲁木齐的一幢四层老旧民房的二层。
王燕娜的父母都没有固定工作。父亲王秀江在建筑工地干活,帮人垒墙刷漆。母亲身体不好,在家楼下开了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卖铺。每次进货都靠她一个人乘公交车大包小包地拎回来。
王春华现在经常回家照顾姐姐。他说:“我的许多朋友也知道了我姐姐捐肾的事,他们常关心她的身体状况。也有人对此感到不解,说一些闲言碎语。但是我不理睬这些,我觉得姐姐这个义举是对的,我支持她。”
“感谢大家的关心,我只是做了我力所能及的事。” 王燕娜的义举被媒体广泛报道后,社会各界每天都有人送来慰问品,狭小的客厅里摆满了献花和各种营养品。
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屹代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看望了王燕娜和家人。李屹说:“从你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无私、博大的胸怀和人性的大爱,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
自治区宣传部、教育厅、乌鲁木齐市团委和高新区居委会等也为她送来了慰问金和营养品,并授予王燕娜“民族团结模范”称号。新疆最大的综合性网站“天山网”开辟了“汉族女孩大义捐肾救维族少年”的专题板块。
新疆医科大学维吾尔族员工加尔肯说:“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一个未婚的汉族姑娘能够把自己的肾脏捐献给维吾尔族少年,这件事几乎感动了所有的维吾尔族人,这是我们新疆各民族友好团结的见证。王燕娜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王燕娜说:“我的想法一直很简单,我只是做了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要代表我的全家感谢社会各界一直以来的关心。这将是我一段最难忘的人生经历。”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