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工人日报

亲历汶川大地震紧急救援的日日夜夜(组图)

  5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看望在地震中受伤的群众。当温家宝来到都江堰市新建小学学生王佳淇的病床前时,他俯下身子,拿起王佳淇的小手说道,“来,摸摸爷爷的脸。”

  5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新建小学察看灾情时看见救援人员正在教学楼废墟里抢救王佳淇。温家宝蹲坐在废墟上对她说,孩子,听爷爷的话,要挺住,我们一定会救你出来的!

  5月13日,救援人员正在都江堰市新建小学教学楼废墟里抢救被困小学生王佳淇。 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坚持,生命终究会跨越苦难

  ——亲历汶川大地震紧急救援的日日夜夜

  本报 记者 贺少成

  “四川挺住!中国加油!”

  5月21日,全国哀悼日第3天。成都天府广场早早聚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市民,为死难者志哀,为生还者鼓劲,为中国人加油。

  翻开5000年历史,中华民族写满多难兴邦的伟大传奇——一次一次,我们从废墟中站立起来,从灾难中凝聚起来,从苦痛中傲然前行。
这一次,我们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区续写了这一传奇——地震能夺去我们的生命,但不会击垮我们的灵魂;灾难能毁灭我们的家园,但不会摧折我们的意志。

  汶川·相依

  5月15日15:00,汶川映秀。

  映秀中心小学老师董娟坐上了直升机。“同学们,别害怕,老师会回来的。一定别害怕,这里还有解放军叔叔,有事找他们!”她努力将身体探出直升机外,对学生们千叮咛万嘱咐。

  董娟的胳膊骨折,伤势很重,但她不肯离开学生,是解放军强行将她架上直升机的,胳膊受伤让她无法“抵抗”。

  地震让学生们吓坏了,目睹同学在灾难中死去更是让他们恐惧。老师这时候是他们最“强大”的依靠,有的学生时时刻刻要抓住老师的手,片刻都不敢放松。但董娟和活下来的同事们有很多事要做———救治存活下来的学生;给学生们找吃的;给他们找一个能睡觉的地方。

  董娟胳膊断了,这让她做什么都不方便,她恨不得“将胳膊锯下来”。地震后余震不断,每一次大地震动都让孩子们哭叫不已。天还在下雨,又给营救增添着更大的困顿。

  但董娟和同事们一直在努力,他们冒着危险从废墟中扯出尚能用的被子,找出任何能吃的东西。学生们睡在光地上,被子能盖几个人就盖几个人,有学生不敢睡,老师在一旁为他们守夜。

  能吃的东西很快吃光,董娟又和同事们去挖土豆给学生们充饥。受伤的胳膊得不到任何治疗,每动一下董娟都恨不得晕厥,但她不允许自己倒下去,她必须活着!

  学生们都很坚强,尽管又怕又饿,但他们通常都很听老师的话,紧紧围在老师周围。老师告诉他们,解放军叔叔很快就来。

  解放军叔叔真的很快就来了,看到穿绿军装的叔叔,同学们都哭了。他们和受伤的老师一同被直升机送到了成都华西医院。“解放军叔叔救我们时,很多人说自己的伤不重,要先送别人。”映秀中心小学学生王光星还记得上飞机前的情形。

  “我和学生们得救了,我只说得出来两个字:感谢!真的,解放军比灾区人民还辛苦,他们中也有人受伤了,但说走就走,说跑就跑,一点儿都得不到照顾。”董娟说。

  躺在病床上,董娟一直记挂着还滞留在映秀的学生。出来时,很多受伤的学生还留在映秀,她把学生们交给自己的丈夫看管。

  听说去映秀的路还没通,董娟打算伤好一点就走回去。

  董娟不知道的是,很多人正在徒步挺进汶川。救人,或寻亲。

  肖玉芳是徒步走进汶川队伍中的一个,5月12日是她女儿到汶川上班的第一天。听说遭遇地震,在北京做保洁工的她订了14日回川的机票找女儿。路不通,她要走过去找女儿。

  5月15日的汶川,飞机载着伤员轰鸣着从震中地区飞出;地面上,一拨又一拨人员向这里徒步挺进。

  记者手记:

  肖玉芳是记者在飞机上遇到的一位汶川寻亲者。她最终欣喜若狂地给记者打来电话,她的女儿活着!给她发来了短信!

  喜极而泣,为生命幸存而哭。但在汶川,尤其是震中映秀,眼泪更多地为遇难者而流。

  死去,或幸存,汶川交织着生命的双重奏。直升机,冲锋舟,甚或是徒步,生者用各种方式逃离汶川;同样是直升机,冲锋舟,或者是徒步,外面的人在向汶川挺进。进去或出来,同样是对拯救生命的执着。

  映秀的老师和学生们在死亡面前表现出了最大的勇气。在汶川与世隔绝的分分秒秒里,他们挖土豆为食,自己救护伤者,相互安慰,相互取暖。地震带给孩子们尖叫和恐慌,但老师给他们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他们从老师从容的眼里读出,自己的“守护神”在这里。

  每一个生命都是可敬的。从汶川地震中逃离,更是大大地写了一个“人”字,用相互支撑对生命作了最好的诠释。

  北川·探寻

  5月16日18:30,北川县城。

  面对一城废墟,蹇开勇仍不死心,拿着一根铁棍在瓦砾堆上不停地四处敲打,希望得到废墟里的人回应。

  蹇开勇是四川乐山师范学院大四学生,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家乡北川的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实习。当时大楼剧烈摇晃,他飞快跑出来,才发现大街上全都是人。

  最让蹇开勇难以接受的事实是,不少人在地震中逃了出来,却在逃出山外的过程中被山上滚落的石头砸中。“我亲眼看到有人在我面前倒下,石头轰隆隆滚下来,从他们身上轧过。”

  尽管知道回去有被石头砸到的危险,但蹇开勇仍然决定回县城救人。地震发生后,他的妹妹从成都赶过来和他在绵阳会合。兄妹俩抱头痛哭一番后合计,父母所在地在北川县马槽乡,回去非常困难,不如回北川县城救人。

  回北川的路异常艰难,蹇开勇一路上搭过各种车辆,最后步行至北川县城。尽管已在逃难时目睹,同时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县城满目疮痍的景象还是让蹇开勇有些猝不及防——原先沿着公路的沟深深下陷,地表形成了巨大的裂缝;县委县政府大楼坍塌得不可辨认。

  蹇开勇的目标是幼儿园,因为他出去时就看到那里埋了很多孩子。但他没想到平常几分钟的路程,想要穿过去竟如此艰难———坍塌的建筑堆成一座如山的废墟,要爬上这座废墟几乎无路可寻;而在此之前,还得穿行过几幢随时会倒塌的建筑。每个人通过这条道路都得憋住气,轻手轻脚地快步通过。

  爬上幼儿园的废墟,蹇开勇才知道自己能做的实在有限。到处是巨大的石块和水泥预制板,即使想救人,也不知道要先翻开哪一块。到处有官兵在探寻生命痕迹,但废墟太大了,大得让蹇开勇有些绝望。

  突然听到有人说一处废墟可能有人活着,蹇开勇立即敏捷地朝那个地方冲过去。大地微微震颤,废墟下面有很多地方被架空,没人知道哪个地方会突然陷下去。但蹇开勇显然顾不上这些,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奔。

  跑近前去,蹇开勇才发现,已经有消防官兵和解放军在救人,他们用剪切钳一点一点剪开钢筋,努力打开每一寸道路。徒手的蹇开勇在这里没有用武之地。但他不肯离开,站在边上看有没有能用得上他的地方。废墟里还在冒烟,随风飘到蹇开勇站立的位置,虽然闻到烟里湿热的味道,但他一动不动。

  蹇开勇只是回北川“部队”中的一员。听说山路被打通勉强能进来后,越来越多的逃难者重新回到他们的受难之地,寻找自己的亲人,去把更多生的希望带给他们。

  记者手记:

  北川,魂归何处?每个逃出去又回来的人,都会在心里默默问自己。

  很多在5月12日逃出去的人惊魂未定,但都毅然决然地重新步行回北川,试图抢救还埋葬在废墟里的亲人。但他们大多只能目瞪口呆地望着这片废墟,哭祭一番亲人。

  北川已被夷为平地,在堆成山一样的废墟里,到处是断墙或巨大的水泥预制板。

  不时有人在废墟上哭喊自己的亲人,声音在山谷里显得尤其凄怆、绵长。大地在不停震动,有如对死难者的哀悼绵绵不绝。

  北川是否重建?何处重建?追问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北川再次提醒我们,灾难来袭,生命犹如秋叶瞬间凋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会忘记在灾难中死去的亡灵,更会为了一分生的希望,付出所有的努力。

  什邡·守望

  5月17日18:14,什邡蓥华镇。

  什邡蓥峰公司女工卞刚芬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在被埋124个小时后,她成功获救。

  5月16日早晨,和卞刚芬一同被埋的“难友”刘德元就告诉营救人员在他身后还有人,但直至16日晚上,刘德元自己才被救出。刘德元被救出后,卞刚芬独自一人困在废墟里,所幸的是,外界随时能和她通话,给她带来支持和鼓励。

  营救卞刚芬的工作从17日早上展开,但救援遭遇很大的困难。她被困的楼房整体陷落,原先的5层楼房只剩下3层,卞刚芬所在的2层从地面上根本看不到。救援人员只能冒着危楼坍塌的风险拿着风钻一点一点敲打,一寸一寸向前爬行。

  直至下午3时,卞刚芬才看到了几天来的一丝光亮,这丝光亮渐渐变大。等到足够大时,救援人员开始抛矿泉水给她,一连抛了8瓶,卞刚芬才最终接住了一瓶。

  一直维持着卞刚芬生命信念的是她9岁半的女儿罗婷。从知道妈妈活着的那一刻起,这个小女孩就来到妈妈被困的地方守候,不吃,不喝,只在一旁祈祷妈妈能早点出来。

  虽然不能和妈妈说话,但罗婷能感觉到她给妈妈的力量。她发誓妈妈出来后,一定好好听妈妈话,再也不惹她生气。

  除了妈妈被救出来之外,罗婷最关心的是什么时候能开学。因为妈妈最关心的是她上学,罗婷在妈妈还没被救出来时就发誓要好好学习,用实际行动让妈妈放心。

  罗婷再也不愿回到这个地方,因为在这里,她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惊吓,妈妈一度生死未卜。不过,她愿意每年回这里一次,看倒塌的房屋是不是都建起来了,同学们是否安好。

  同北川一样,什邡的蓥华镇在灾难中全镇被夷为平地。但救人的工作一直没被放弃。在罗婷的妈妈被救出后,救援队员们又开始在其它废墟上搜救。“时间每过去一秒,废墟里的人存活的机会可能就少一分。即使日夜奋战也不够,我们恨不得让时间停止。”一位救援队员说。

  罗婷的妈妈被送往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救治,幸运的是,在废墟下埋了124个小时后,除了少数地方擦伤外,她身体状况无碍,很快可以出院。

  记者手记:

  突破“黄金救援时间”72个小时后,仍不停地有活着的人在刷新生命记录。与其说是生命的奇迹,不如说是生命对苦难的抗争。

  每一次巨大的自然灾害,都会给我们带来重创。但我们从未屈服过,即使灾难来临摧毁人的身体,但精神的世界从未坍塌。卞刚芬被救出是一个奇迹,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在汶川大地震中上演,支撑这些奇迹的,正是人的信念。

  在营救卞刚芬的过程中,她的女儿罗婷守候在身边。虽然不能相见,但罗婷坚持认为妈妈能听见她在心底的呼唤。

  母女俩携手走过灾难,罗婷一家人仍然能够团聚,这是灾难中宝贵的亮色。卞刚芬用自己的坚韧告诉所有人,坚持下来,生命终究会跨越苦难。

  彭州·突破

  5月18日14:15,彭州小鱼洞。

  志愿者李武军来到这里。山路曲折,进山的路非常费劲,和几个同伴将车开到不能再开时,李武军开始徒步前行。

  一座桥梁已被地震扭曲得极度变形,桥上的石块崩塌下来,落在半干未干的泥里。李武军看着这些,紧一紧背上的背包,继续上路。连日来,这样的景象对李武军来说已见怪不怪,在平武县平通镇,他险些被泥石流淹没。看到随时会滑坡或崩塌的山体,李武军已经没什么感觉,命反正已是捡来的,即使再遇上危险,又能怎样呢?

  李武军是北京一家外企职员,地震发生后,他“潇洒”地给公司老总留了一封信,只身挺进灾区。当过兵的他,在不少大大小小的抢险救灾中都出过力,遇到汶川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他无法在办公室里坐下去。至于回来后这份工作还有没有,他没考虑过。

  山路非常难行,雨后的泥土粘在脚上,脚步越来越重,每抬一下脚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而身后的背包沉得像块石头。李武军在心里暗骂自己,当过兵后没注意锻炼身体,以至于背这么一点东西都感到吃力。

  从北京带来的生活物资早就在平武等地分发完毕。现在背的物资是李武军在成都采购的,有水、方便面、面包、饼干等食物。

  一想到灾区老百姓的眼神,李武军就加快了脚步。到了灾区,他见到了太多的惨状和灾区百姓渴盼的眼睛。在有些地方,他发给灾民的矿泉水,大家都非常节省,轻易不敢去喝。

  不知道走了多久,李武军才走到小鱼洞镇。与其它重灾区一样,这个地方受灾严重,且交通不便。李武军专门走那些陡峭的山路,寻找可能存在的人家。多天来的经验告诉他,凡是车容易到或步行能到的地方,灾民的物资都能得到一定保障。而那些难以到达的地方,物资最为匮乏。

  到了一个李武军都说不清名字的地方,李武军看到了让他最为焦灼的一幕:有小孩在发烧,家人非常着急。

  李武军想把小孩背出山去,但看看泥泞的山路和随时像在震动的大地,李武军放弃了,他决定立即步行出山救人。

  在山外找到支援,李武军立即向小鱼洞方向继续挺进。直至晚上,他们才将小女孩送到一个最近的医疗救治点。

  记者手记:

  志愿者是这次汶川大地震中最令人感动的群体。没有组织,没有单位,他们的身影却出现在每一个角落:重灾区、灾民安置点、医院……

  伴随着余震不断、泥石流、山体滑坡……他们出现的每一个地方,危险如影随形。但没有人却步,他们帮着运送伤员、转移病人、安抚灾区群众情绪。

  “我们不能离开他们,必须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和他们在一起。”面对随时可能遭遇的危险,志愿者们尽管也会感到害怕,但绝不退缩。

  尽管素不相识,但志愿者们愿意用他们的双手握住灾区人的手,愿意用他们的双肩背起那一张张哭泣的脸。

  在他们身上,你会读懂什么叫温暖,什么叫坚守。

  都江堰·重建

  5月19日10:00,都江堰幸福大道。

  过渡性住房正在离幸福大道不远处的幸福家园日夜赶工,住在天府大道帐篷区的高波每天都会来这里看一眼,憧憬着从帐篷搬进过渡性住房的那一天。

  同所有重灾区一样,都江堰在这次地震中元气大伤。但由于城区并不临山,救援及物资运送工作相对容易,都江堰的重建指日可待。

  在地震发生仅仅两天后,一条7公里长的帐篷在都江堰天府大道迅速搭建起来。虽然一个帐篷住了近20人,但生活秩序井然有序。在这个帐篷生活区,不仅有临时搭建起来的“厕所”,还有临时搭建起来的“浴池”,就凭这一点,大家都有了恢复生活的信心,甚至有人将“浴池”称为“奢侈区”。

  灾区里的人总是有各种办法可想,有人将以前给道路两旁花草浇水的水管装上了水龙头,每天早上洗漱就方便多了。帐篷区里的孩子太多,在路边上跑来跑去,于是有人将孩子们集中起来,讲故事、做游戏。

  周边的人也在积极帮助都江堰人脱困自救。崇州市廖家镇高景村村民每天将村里的鸡蛋和大米收集起来,集中煮好后给天府大道的灾民们送过来。“谁没个沟沟坎坎呢,只有大家帮忙,生活秩序才能尽快恢复过来。全国人都在帮四川,四川人更应该自己帮自己。”崇州市廖家镇高景村六组的队长陈朝贵说。

  在帐篷区,大家开始有意识地重建生活。即使排队领早餐这样的事情,也有人出面维护秩序。

  不光是帮助自己,受灾的都江堰还记得帮助比自己受灾更严重的地区。吴军从汶川漩口镇出来,在都江堰的帐篷区待了一夜后,决定重回漩口帮助救人。帐篷区里的居民得知后,立即将自己的救灾物资给吴军塞了满满一背包。“汶川比我们受灾严重,大家都得多帮帮。不然的话,我们都走不过难关。”有人这样表示。

  在靠近都江堰市区的地方,有些农民在抢收地里的麦子和农作物,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景象。

  “我是看着都江堰这座城市长大的,过去就不说了,但这10年时间,都江堰发展非常快,可以用今非昔比来形容。没想到一场天灾让所有的成果毁于一旦,可惜了。”都江堰本地市民、58岁的退休工人任晓兰说,“不过,我相信,再用10年时间,都江堰一样能恢复元气,没有什么能难得了我们。”

  确实,都江堰的重建工作已展开,这座城市,遭受重创之后,来不及喘口气,已在开始疗伤。

  记者手记:

  都江堰是元气恢复最快的城市之一。尽管受损严重,但不屈的都江堰人凭借自救和互救,再加上政府、军队和志愿者的帮助,很快恢复了生活秩序。

  在天府大道上,7公里长的帐篷一眼望不到头。而在不远处的幸福花园,过渡性住房正在加紧建设之中。

  灾难可以摧毁家园,没有关系,可以重建。

  灾难可以夺去生命,仍然没有关系,还可以疗伤。

  这就是都江堰传递出来的情绪。尽管眼泪尚未擦干,尽管失去亲人的伤痛尚未平复,但灾区的人已在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而对刚刚经历恐慌的人来说,这是最重要的疗伤方式。

  “我们需要恢复生活秩序,回到原来的轨道上去。”采访中,不止一人这样对记者说。都江堰,一座坚强城市的范例。

  绵竹·坚守

  5月20日12:00,绵竹汉旺镇。

  从地震发生开始,东方汽轮机厂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朱贤滨就没怎么休息过。这个职工达1.3万人、年产值上百亿元的企业,陷入了空前的灾难:厂区有7栋楼房损毁严重,厂房几乎受到毁灭性破坏;东汽中学坍塌严重,许多学生被埋压;职工宿舍楼成了无人敢进的危房。

  从发生灾难那刻开始,朱贤滨就组织职工展开生产自救。厂房坍塌严重,余震不断发生,汉旺已成了一个危险的地方。企业先把5000多名老人、妇女和孩子转移到40多公里外的东汽德阳分厂,并在专业抢救队伍赶到之前,组织挖掘机和吊车对埋压在瓦砾中的工人进行施救。

  一切工作都为抢救生命而在节约每一分钟时间。在厂里展开自救工作不久后,外援开始陆续到达。这一来,朱贤滨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了,除了组织职工展开自救外,他还得对现场的所有抢救工作进行指挥调度。

  谁也没有这么一个大型抢救活动的经验,朱贤滨强迫自己脑子飞速转动,即使在极端疲惫的情况下,他也必须弄清哪些工作是急迫的,哪些工作是次要的。

  在朱贤滨看来,所有职工都是好样的。厂宣传部干部林贵民,爱人和亲属都还埋在坍塌的楼层下面,但他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组织部的小朱,刚刚处理完死于地震的妹妹的后事,立即赶来参与救援工作。

  但即便如此,朱贤滨还是对工会干部下了命令,每个人都必须坚守岗位,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去。

  其实根本不用命令,因为大家已在自觉地全力投入救灾工作。厂宣传部工作人员杨晓莹,一幢楼一幢楼对厂区进行巡查,及时发现救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厂区有些楼房没有倒塌,一无所有的职工逃出来后,有人想冒险进入楼内抢出点财产。杨晓莹一把拉住他们:“要东西还是要命?这个时候了,保命最重要,现在谁都只剩下一身衣服。人还在,什么办法都能想。”

  在厂区每走一圈都是令人害怕的事情,危楼摇摇欲坠,如果坍塌下来很可能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厂区很大,走完一圈也非常耗时间。杨晓莹在巡查中遇到了如厕的难题,地震后很多人都在空旷的地方就地解决问题,但女性特有的羞涩让杨晓莹还是选择进入已成危房的厕所。地震带来的灾难就是这样,让每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都可能变得十分艰难。

  “已经赚了一次,即使被砸在里面也不冤。”杨晓莹保持着惯有的乐观和勇气。

  记者手记:

  地震中,一些企业受损严重,职工、工会干部们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奔走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

  东方汽轮机厂在地震中毁于一旦,工会主席朱贤滨强压心头悲痛,仍然站出来积极抗震救灾;绵阳市一位工会干部,举家出动为灾民忙碌,甚至包括刚上初一的孩子。

  厂子垮了,人心还在;企业毁了,职工的精神还在。面对废墟,职工和工会干部们没有失去勇气,他们坚守在一线,为重建家园忙碌着。

  自救,同时忙着救助他人。赵公山脚下的六九一四工厂,本身就是一个困难企业,但地震过后,职工的帐篷里还收留了附近不少无家可归的村民。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主力军。

  成都·力量

  5月21日14:28,成都天府广场。

  防空警报拉响,城市里的汽车响起一声长长的悲鸣。天府广场所有的树木都挂上了白花,广场的国旗底下,堆满了黄的菊花,白的百合。“沉痛哀悼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横幅放在花海上。每个人低头,默哀。

  3分钟,啜泣声此起彼伏,但压低,再压低。不哭意味着勇敢,哭也不代表脆弱。所有的眼泪,为遇难者而流,那是痛悼亲人的方式。

  3分钟结束,雷鸣般的声音从广场上响起。“挺住四川!中国加油!”“加油中国!加油四川!”有市民,有志愿者。

  还有从灾区来的灾民。“爸爸妈妈,你们在天上看到了吗?我不孤单,大家都和我在一起。”一个男孩仰天长哭,人群立即安静下来,“我不会孤单,也不会害怕。我会坚强,你们要相信我!”

  人群中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大家争先恐后地拥抱男孩。

  成都,这座四川省会城市,正在以博大的胸怀和无比的勇气将受难的灾民轻轻揽入怀中。

  数不清的救灾物资、志愿者、部队官兵向这里集结,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灾区。主干道开辟了救灾应急通道,从灾区来、向灾区去的车辆畅通无阻;只要听见救护车响起的声音,所有行人和车辆立即避让;而在许多成都市民家中,已经收留了不少从灾区来的居民。

  从绵阳灾区出来的朱立新、林敏夫妇,5月21日凌晨到成都市第九人民医院待产。进入北川县城救过人的丈夫朱立新,在现场不断看到有人死亡和连日余震为妻子担心的刺激下,情绪几近崩溃。听说医院为了安全准备让妻子在一楼的临时分娩室生产,朱立新坚决不肯,要求上8楼的妇产科生产。在等待了近8个小时后,朱立新的儿子在中午12时12分出生。这位在最危险的时候进入北川救人的英雄父亲,获知母子平安的消息后趴在地上嚎啕大哭。哭完,他给医生护士深深地鞠了一躬。他知道,是医生护士在不断微微摇晃的8楼上守护妻子给她带来了希望和勇气,他永远铭记这一刻。

  记者手记:

  死者长已矣,生者须坚强。

  成都以众志成城的信念和无坚不摧的勇气成为重灾区最为坚实的后盾。所有来此的灾民,都会在这里得到抚慰;所有从这里出发的救援者,都会带去生的信念和爱的信息。

  余震同样惊扰着这座城市。江油6.1级余震,成都震感强烈,甚至能听到玻璃震碎的声音。心存余悸的市民被吓坏了,逃出家门,准备避难。但就在这个时刻,政府部门、医院、抗震救灾指挥中心……许许多多的人,仍然坚守自己的岗位,为抗震救灾的各项工作忙碌。

  余震激发恐惧,但更多激发的是勇气。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面对余震谈笑自若,在楼房的微微晃动中平静地工作、生活,这是对灾难最大的蔑视。

  5月21日14:28,哀悼日最后一天,成都被悲鸣笼罩。这座西南重镇,静静铭记苦难。但旋即,汽笛长鸣被“四川挺住!中国加油!”的声音取代,这个声音越过巴蜀大地,直穿云霄,与全体中国人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响彻世界。

相关新闻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