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吗?”
“怕!”
“有没有说出来?”
“没有。因为我们是军人……”
这是士兵阿正与广州心理志愿者刘万晔之间的一段对话。5月23日晚,5位在抗震救灾中因伤住院的战士,在成都武警医院经过医生和广州心理志愿者的精心治疗后,即将伤愈归队。
这些战士在抗震救灾中勇往直前,然而,他们大多数也只是20岁左右的男孩,面对种种惨状,他们的内心也曾恐惧。久而久之,钢铁般的战士一样会有心理问题。在武警医院有一支来自广州的心理志愿者队伍,他们15人都是自费前来,专门对战士进行心理干预。
阿正说,5月13日深夜,他所在的部队强行军,成为第一支进入灾区的部队。当时眼前的景象让阿正和战友惊呆了。
“我们几个战士齐力把3米长的断垣推开时,全都呆了!几秒钟后,又自觉将散落地上的肢体一段段拼合成一个完整的身体,然后搬走。”说完这句话,19岁的阿正嚎啕大哭。
像阿正这样从抗震救援一线撤下来的负伤官兵,武警医院住了很多。据了解,这批兵里很多都只有十八九岁,然而他们却直面了很多同龄人无法想象的灾难场景。
18岁的战士小邱流着泪说,部队紧急开进灾区,沿途遇到逃难出来的老乡,余震不断,为了保护他们,经过山洞时,战士们都是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替老乡挡住随时有可能塌方的洞石。他的8位战友在一次余震引起的泥石流中牺牲,之前一秒钟,他们还在一起战斗。
“因为他们是战士,时时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认为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但在灾难面前,战士也会觉得无能为力。这种情况下,心理会产生强烈落差,不得不强行要求自己"坚强"。但强行抑制落差和悲伤,对心理的伤害最大。”刘万晔说,在关注灾区民众的心理救援时,也要考虑一线救灾人员,像这些可爱的战士,还有医护人员,都急需心理援助。
刘万晔说:“我们志愿者通过各种技巧,让这些可爱的战士直面心中的恐惧,让他们能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刚开始接触时,战士们都不愿意说话,目光游离,甚至呆滞。刘万晔以自己曾经是一名战士的经历逗他们说话,不时穿插自己的故事与他们分享,还和同伴互相调侃逗他们笑。距离一步步拉近,他们终于开口说话了——说到救援时看到的种种惨状,一些战士忍不住嚎啕大哭。
刘万晔说,那个时候,距离心理救援的“黄金72小时”还有24小时,能让战士们痛痛快快哭一场,就达到了治疗效果。
本报成都5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