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讲科学创造生命奇迹 记挽救23条鲜活生命的上海消防应急救援队
本报记者 张亦嵘
汶川大地震后,上海公安消防总队派往抗震救灾一线的官兵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被埋100小时的羌族女孩儿尚婷获救了;被困124小时的贵州小伙子蒋雨航获救了;被困179小时的31岁电厂职工马元江获救了……5月14日以来,上海消防应急救援队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共抢救出23条鲜活的生命,参战官兵无一伤亡。
为什么能产生这些奇迹?5月25日,记者电话采访了上海公安消防总队总队长陈飞少将。陈飞的话很实在,也很有意思,尽管他反复和记者说,还是多写战士,可记者觉得,把他的话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也许对社会更有启迪,更有益处。
陈飞对记者说,部队都没经过战前动员,第一梯队接到命令3小时就在机场集结了。为什么能这么快?他的解释很有说服力:因为这支部队能打硬仗,打硬仗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平时就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快速反应机制和快速反应预案。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虽说叫消防队,可救火只占部队工作的20%,其余70%至80%就是救灾,大到火车遇险、空难,小到老百姓想不开跳楼,都要出现场,就是天天备战,天天打仗,早就准备好了,队伍随时能拉上去,拉上去就能打。
陈飞把打胜仗的理由说得简洁、清晰:首先是公安部让消防部队参战的决策英明。因为消防是专业救灾队伍,会救人;第二是参战官兵平时实战经验的积淀;第三是老百姓的支持和消防的装备精良。他说,在映秀镇,战士们见老百姓有困难,就把给养留给他们,但装备我们一样没丢,不光因为装备是国际一流的,舍不得丢,更因为有装备才好救人!第四是救人也要讲科学,科学就是要把人救活!
怎么理解“救人也要讲科学,要把人救活”?
陈飞给记者讲了救马元江的实例,他说:马元江被埋了179个小时,把他救出来靠的就是科学施救。
陈飞告诉记者,战士们是在汶川县映秀镇映秀湾发电厂废墟上用生命探测仪地毯式搜索时,发现电厂职工马元江的。
“他被发现还活着后,我们就制定了严格的营救方案。”陈飞说,我和战士们说,这时可是人生命的极限,埋着的人知道有人来救他,很容易疲劳后兴奋,这很危险。我们要给他营养液,增强他体力,要和他互动,告诉他不要放弃,我们不抛弃,加上营救措施得力,就一定能救活他。
当时,由于楼房立柱、楼板厚重坚固,使救援工作相当艰难。11个小时过去了,救援战士才看见并触摸到马元江。被埋在废墟里7天了,马元江神志还清醒,在没有救他出废墟时,救援队员按方案给他送了营养水。为了保证马元江的安全,不因救援造成二次伤害,战士利用风镐、液压钳等先进救援设备,冒着余震的危险,一点一点深入,一厘米一厘米推进,经过上百人次的轮换抢救,打穿10多块楼板,凿开近10米的水泥钢筋通道,才把他安全救出。马元江被救后,医务人员现场做了简单诊查,由官兵运送至抗震救灾医疗救助站。从发现马元江到救出他,共用了16个小时。
记者问陈飞,该怎么评价他的部队?陈飞说:这次抗震救灾,到了现场,才感到现实要比我想象的困难得多,自然环境恶劣,没有路,路都被坍塌掉的山体破坏了。从都江堰到映秀镇,公路大约有35公里,但地震导致道路阻断,足足绕了60公里。战士们背着给养和器材徒步行军十几个小时才进了映秀镇。一路上,山坡陡的地方有70度,其中有三分之一路程是靠爬行的,天还下着雨。你说我们的战士能不能吃苦?我也是从那条路上走过来的,真切地感到这支队伍听党指挥,热爱人民,尊重生命,和老百姓有着非常深厚的情感,经受住了灾难的考验,为了人民的利益,关键时刻顶得住,硬是靠吃苦耐劳的精神,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救灾任务。
陈飞最后说,目前,他的部队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搜救任务,转入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第二阶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