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中广网四川5月28日独家消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10:15播出连线记者王磊报道,记者跟随救灾物资下发过程了解到,所有救灾物资的发放流程完整,监督明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记者 常年进行舆论监督报道,曾参与香港回归10周年等大型报道。 主持人:我们连线中央台采访记者王磊,我记得上一次我们连线的时候你是跟随救援物资的运送车队见证了救援物资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的整个过程,现在请你介绍一下一般救灾物资到达成都之后要经过一个什么样的程序,最后到受难群众的手中?
王磊 :一般来讲的话救灾物资分为几种,一种是国际援助的物资,一种是由个人、企业或者组织指定捐赠的一些物品,还有一些由四川省民政厅统一调拨的物资,不同的物资的发放方式也是不同的,有一些企业和个人组织或者是国际组织指定要捐赠到某个地区的物品,如果这些捐赠组织有车的话直接运到被捐赠人的手中,如果没有指定具体的捐赠人,就由四川省民政厅统一接收进入统一调配的程序,这样整个物资就可以进入救灾物流的过程中去。
主持人:通常情况下救灾物资到达成都以后,到最后到达受难群众的手中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王磊 :实际上我是在25号和27号跟中央台记者刘涛和蒋琦跟随了两批这样的救灾物资去下发的程序,25号我们是跟随一批国际救援物资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一直跟随到北川的抗震救灾指挥部,昨天我们是跟随一批从什邡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跟随八角镇的一个政府的运送车队把物资一直跟随到最终的发放受灾群众的手中这样一个全部的过程。应该是这么讲,可能很多人对于物资发放大家以为我们这个物资发放到我们某一个物资的接收点,比如到某一个抗震救灾指挥部就马不停蹄的进入灾民手中,这中间还是要经过一个科学的调配过程。比如25号跟随的是国际援助物资,就是来自俄罗斯的40顶的军用帐篷,这个军用帐篷在机场经过接收组、押运组两个组的接收,直接送到绵阳市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当时是帐篷属于比较紧缺的物资,并且属于比较重要的物资,当时直接由绵阳市的抗震救灾指挥部调拨到北川的抗震救灾指挥部,我们直接跟到北川的抗震救灾指挥部,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人签字,必须都一个单据,这个单据就是由接收组给押运组的时候,押运组要签字,押运组给绵阳抗震救灾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也要签字,到北川抗震救灾指挥部还要签字,并且北川抗震救灾指挥部还要出具一个收据表明收到这个物资,这个收据最终返回到四川省民政厅的小组,这样保证整个流程都有据可查。我们在跟随这批救灾帐篷到达绵阳的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时候,因为他是属于国际救援物资,有没有调拨号,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物资接收处的工作人员要反复的核对到底调拨号是多少,我问他为什么要问这个调拨号?他说就是为了使每一批物资有一个编号,这样在流程上非常完整,在事后的审查中得到一个非常明确的监督。
主持人:谢谢王磊的报道,我们就连线到这儿。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