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平面图
陈毅广场效果图
信号台广场效果图
平台与坡道
东方网记者杜丽华、刘歆、蒋佳佳5月28日报道:在今天举行的上海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市规划局局长毛佳樑、副局长伍江介绍了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主要内容。
为了广泛吸取国内外滨水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保证外滩滨水区改造方案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自2007年4月起,由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上海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共同组织了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为外滩滨水区的改造编制城市设计方案,并由国内城市设计领域的权威专家担任评审委员,从中选出优胜方案作为实施方案的基础。
此后,四家单位组织专业设计单位开展方案深化工作,在对国际征集方案进行分析评估和吸收的基础上,经过多轮比选,并充分听取了相关专业部门的意见,形成深化方案。
市规划局将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向社会公众公示,广泛征求市民和国内外游客的意见和建议。有关部门将对相关意见进行收集整理,在此基础上对城市设计方案进行完善,确保外滩通道建设和地面环境景观塑造同步完成。
一、设计概念 城市设计方案充分体现上海最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的特征和现代气息,最大限度满足大人流量对于公共活动和观景的需求,追求整体、简洁、大气的空间形态。
方案以不同标高的平台和广场,作为滨水地区整体环境的重点,形成丰富充裕的公共活动空间序列;以舒缓的坡道作为空间联系的主要手段,提供安全的活动路径和丰富的观景体验,满足大人流活动的需要。
二、空间组织 外滩主要的空间组织要素包括平台、广场和坡道。
规划对现有防汛空箱顶部平台在局部节点以及与坡道衔接的部分适当放宽,以增加人流容量。在陈毅广场北侧增设一处观景平台。在人行道与防汛空箱之间增设中间高度的平台广场,提供更好的外滩建筑观赏场所和人流活动休憩空间。平台广场主要位于南京路与延安路之间,南北贯通,以利于高峰时期安全疏解南北向人流。
在主要人流交汇处和重要观景点设置广场,强调广场空间对人流的容纳性,同时提供举办节庆活动的可能。主要的广场有四处。其中,黄浦公园西侧入口处拆除大门、围墙和零星建筑,开辟广场,黄浦公园与外滩源绿地同步开放;位于南京路口的陈毅广场将比现状扩大一倍,增加休闲、观景空间;在福州路口增设中间层次标高的节庆广场,提供观赏外滩历史建筑和举办节庆活动的场所;在延安路口,以气象信号台为中心形成广场,展示外滩历史变迁。
为了方便地联系空箱与外滩地面,规划增设几处舒缓的坡道,坡度控制在3-4%,形成安全舒适自然的高差过渡和富有趣味性的观景场所。
三、道路交通 外滩地下通道建成后,快速过境交通全部通过地下解决,地面道路将缩减为4条机动车道,主要服务公共交通和到发交通,另有2条备用车道,用于设置公交站点和临时停车。适当加宽西侧人行道,增加沿历史建筑的公共活动和观景空间。同时,对地下市政管线进行整合。
外滩人行过街以地面为主,保留现有北京东路、南京东路的过街地道。滨江地区由空箱顶和坡道、活动平台和广场,以及地面人行道形成三条南北向连续贯通的人行通道,疏解高峰时段的南北向人流,以适应外滩巨大的人流活动的要求,保证地区安全。
四、设施布局 外滩地区设施主要分为三类,分别为停车设施、功能性设施和服务性设施,其中功能性设施包括公厕、管理、服务、寄存、应急救助、市政等,服务性设施包括便餐、饮料、旅游品、书报亭等。各类设施主要利用空箱下部空间设置,设施功能以保证游客基本需求为原则,设施的规模和布局根据游客需求和空间特点确定,避免设置与外滩功能关系不大的设施。
五、绿化 改造后,地区绿化面积将与现状绿化面积基本持平。现状大树尽量原址保留,并在不对优秀历史建筑产生遮挡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乔木与灌木,以改善地区生态环境。
此外,规划保留人民英雄纪念碑、陈毅雕像等重要的现状雕塑,并结合绿地和广场适当增设雕塑。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