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工人日报

人类何时能准确预测地震(图)

这是震后四川汶川县映秀镇的一处废墟。本报记者于文国摄

  这是人类历史上悲情的一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震级8.0级大地震。震惊之余,很多人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此次地震没有被准确预报?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准确预报地震难在哪里——

  “5·12”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引来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震惊之余,很多人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此次地震没有被准确预报?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准确预报地震难在哪里?

  因为地震的复杂性和不重复性,对地震的预报被视为世界科学难题。
那么,这道科学难题到底有没有答案?地震预报难在何处

  汶川大地震再一次让我们认识到,要破解地震预报这一世界级难题,人类还面对许多局限。

  科学家们常说的一句话是“上天容易入地难”。人类可以借助天文望远镜观测成百上千光年远的浩瀚太空;但对地表以下仅十几公里深处的情况还“一头雾水”。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林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观测地下比观测太空要难得多,因为我们要探测可能发生的地震,必须得到达孕育地震的深度,要到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深部,而目前的技术水平尚不能支持。人类对地下探测到达的最远距离仅距地表10公里多,前苏联在上世纪70年代实施的科拉半岛超深钻探工程,最终深度为12261米。

  5月14日17时30分,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修济刚、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张晓东在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访问时表示,地震预测是个全球性的科学难题,主要难在三方面:第一,地震过程的复杂性;第二,地壳深部的不可入性;第三,地震事件的小概率性。

  张国民说,首先,地震是地壳构造运动的产物,但是在地底下,地壳分布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构造活动的性质、强度,人类现在知之甚少,对于地震发生规律的认识也非常少,再加上认知程度非常低,这种情况下,缺乏对地震规律和地震机理的认识,大大限制了对地震的预测能力。

  第二,因为地震发生在地下十几、二十几公里的深度上,人类还不能把仪器设置到地下深部进行探源,限制了我们对地震过程的监测,现在只能是在地表面设一些台站,且数量也有限,密度也相对比较低,跟地底下的联系只是一些经验性的推测,用这样一个过程去研究和预测地底下地震的过程,无论是从理论上、方法上还是技术上都有很大的难度。

  第三,地震事件是个小概率。地震本身比较多,但是对于每一个地区来说是几百年一遇甚至是千年一遇。全球每年都有地震发生,有些还是比较大的地震。但是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地震发生的重复性时间是很长的,需要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进行科学研究需要统计样本,而这个样本的获取非常困难。我国的地震预报是何种水平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面对一些质疑的声音,我国的地震预测科技人员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我理解人们的心情,我研究了一辈子临震预报,还是没有多大进展。”5月19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钱书清在接受《成都商报》采访时说,中国地震预报水平是世界一流的,但要想准确预报地震,“我敢说最近10年都不可能”。

  北京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徐祖哲则表示,指责中国地震局不能预报汶川地震是不客观的,预报地震确实太难了。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这样总结我国的地震预报水平:“我们还只能是在某些有利的条件下对某种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预报的可能。”

  有关专家表示,人类开始正式进行地震预报的探索,还仅仅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我国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和规律已经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已经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对所有的地震都作出准确的预报;我们所作出的中长期预报已经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全世界对于地震预报也正在继续探索中。中国在地震预报方面是走在前列的,而且有相当成功的先例。中国预报地震的方法很多,包括地球物理方法:地震发生前,地磁场、重力场等可能会发生改变,还能通过地应力和地形改变来探测,也包括对地下水所含氡气的含量以及关于动物异常行为的研究。

  专家说,目前我国地震预报是采用专业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方式。专业是指用仪器监测到的数据来进行分析。群测群防是指群众在日常工作、生活当中,所发现的明显的异常现象,并及时报给地震部门,供分析参考。专业部门根据多方面的综合资料作出判定。动物行为异常与地震发生有无必然联系

  对于什么现象是地震前兆,科学界有过长期的探索和激烈的争论。而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网上有很多传闻说地震前曾有征兆,甚至有媒体报道,震前绵竹市有数十万只大小蟾蜍大规模迁徙。这些“细节”在地震发生后被很多人猜测,动物行为异常与地震发生有必然联系吗?

  对此,张国民表示,地震以前出现动物习性的异常,在地震历史上有过记载。但是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也是很多的,地震是这些异常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比如蟾蜍出来很多,这种情况除了跟地震有关以外,跟气候因素、天气条件都有关,所以这种情况跟地震有没有联系,或者说跟地震发生有没有密切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而针对有人提到地震前地下水异常、动物异常现象,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张晓东表示,一些专家也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动物出现异常以后,跟地震的关系非常复杂。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判断这些动物异常是自己病了、是环境变化了,还是气候变化引起的,还是跟地震直接有关系,这些问题都还在研究。

  张晓东说,不正常的现象跟地震的关系,正是地震预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这个关系研究清楚了,地震研究就又上了一个台阶。但目前这个关系还不是很清楚。每次地震发生前,现象都非常复杂。以前某次地震所确定下来的指标,在另一段时间、另一个地方可能又完全改变了。“即使在震前观测到了一些异常现象也很难判定是否和地震有关,因为一些人为的原因、环境、气候变化等原因也会导致异常出现。多数大地震都没有足够让人信服的震前预兆。”中国是否处于地震活跃期

  根据全球构造板块学说,全球有三大地震带,其中两大地震带影响我国。贵州大学地质构造学教授杜定全说,根据全球构造板块学说,地壳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分割为彼此相对运动、大小不一的板块。大的板块有六个,即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全球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大板块的边界上,一部分发生在板块内部的活动断裂上。

  据杜定全介绍,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包括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影响我国的是前二者。我国台湾地区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影响地区的主要代表,而四川、西藏、云南等西部地区受欧亚地震带影响较多,这些地区成为我国地震频发区。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有专家表示,鄂尔多斯西边的边界往南、喜马拉雅山、塔里木盆地西南、东北地区、渤海地区,都发生过大地震。四川附近的龙门山,就是非常活跃的地震区域,它就在西藏和四川盆地交界的地方,1933年在龙门山附近,已经发生过一次大地震。

  “今年3月31日,我国新疆于田曾发生7.3级地震,5月12日又发生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并接连发生多次余震,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已进入一个地震活跃期?”

  针对《瞭望》新闻周刊的这一疑问,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表示:“现在还不能下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科学论证。近日要召开震情会商会,也要讨论这一问题。”徐锡伟说,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用业界的话来讲,就是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是地震比较多的国家。从板块构造上看,我国处在欧亚板块的东南隅,东南部印度板块向北推挤,东部地区(台湾以东地区)受菲律宾海板块影响向北西方向俯冲,而我国正处在几大板块的交接部位,这种大陆型板块内部地震相对频发且灾害严重。人类何时突破预测瓶颈

  “地震能否预报?这是科学家关心的学术问题,也是政府和公众十分关切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其规律性早晚会被人类认识。一旦认识到地震的规律性,就能够在科学的基础上预报地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学会原理事长陈运泰说,运用科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人类迟早会认识清楚地震的规律。“只是目前人类的科学与技术水平十分有限,科学家还不具备社会与公众所要求的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的水平。”

  多位地震专家表示,通过地震预报和在预报基础上的震灾防御,是实现地震减灾的最基本途径。但由于科学技术的原因,这一全球性的科学难题至今没有解决。因此要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不能单靠地震预报这一个环节。“面对气象、地震等自然灾害,我们要在努力去研究它、认识它,寻求避免和减轻灾害的办法的同时,还要学会如何"与灾相处"、"兴利避害"。地震、气象等自然灾害让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但这些代价不能白付,"学费"不能白交,我们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真正做到"吃一堑,长一智",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程度。”

  事实上,北京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徐祖哲在接受《成都商报》采访时就认为,汶川地震给我们的提示很多,首先要在地震多发地带增加监测点。

  “当时地震部门还有专门的电台,后来电话和手机普及之后,电台逐渐取消了。”徐祖哲说,这次汶川地震发生后,全部公众通信系统瘫痪,地震基层部门无法把信息传递出来,不可避免会造成救援延迟。

  5月19日,就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汶川地震新闻发布会上,工业与信息化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表示,地震后他们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不排除以后将为地震部门建专网。

  地震短临预报确是世界难题

  ———访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学家露西尔·琼斯

  新华社记者张忠霞

  中国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地震预报再次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学家露西尔·琼斯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从现在的地震学研究水平来看,精确的短期临阵预报的确是不可能完成之事。

  琼斯说,地震发生时,位于震源正上方地球表面上的位置,也就是震中会沿断层撕裂,开裂得越长,震级就越大。但在地震开始之前,有关地震震级大小的信息是无法从地层中监测获知的。比如,“有断层必有地震,有地震必有断层”,某地处于活跃断层之上,但断层活跃程度等与可能发生的地震的震级并无关联。这里可能频频发生地震,但震级都不大。如此一来,“我们只得很遗憾地说,人们想要的那种精确预测是不可能的。”琼斯说。

  但这并不是说,人类只能坐以待“震”。首先,琼斯说,现在世界范围内地震的长期预报水平非常高。这主要基于地震学家对断层历史的研究。这种长期趋势性预测主要预报一个地区在未来几年或几十年之内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和最大震级。长期预报的主要作用是指导该地区的建筑物抗震设防。假如预测未来50年内,某一地区可能会发生一次里氏8级大地震,那么这个地区的建筑物基本上要按照这一抗震标准建造。日本作为地震多发国家,其长期地震预报研究工作处于前沿水平,其建筑物的抗震性都很科学。

  假如大地震发生前出现了“前震”,也会使主震的预报可能性大大提高。琼斯介绍说,地震的发生并不是震一下就结束,而是体现出“丛集性”,世界上大多数大地震发生后都会有很多次余震,且紧随主震的余震震级要小于主震。现在很多国家根据主震预测余震的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地震多发国家,其余震预报技术更为先进。假如有前震发生,根据前震预测主震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

  在中国以及世界其他一些国家,都有不少民间的地震预测说法,比如动物的异常行为、奇特天象出现等。琼斯说,这些说法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真正的科学依据。世界各国的很多科学家曾不止一次地试图证实这些预测的科学性,但到现在也没有找到十分确凿的证据。

  琼斯说,从另外的角度说,即便这些异常可以作为预报地震的参考数据,地震监测人员也不能仅仅依靠某一个单独的异常现象作出地震预报,因为这类异常可能只对应极小的地震几率,假如误报了地震,直接和间接损失往往也是相当严重的。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张国民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