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 A版> A3 时间:2008-05-30 03:19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武警战士在驰援途中。
黄宏发摄
“5·12”地震发生后,正在高原训练的驻晋武警某部接到电令,火速奔赴四川汶川执行抗震救灾任务。部队急速开进,一路险情不断。官兵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快些!快些!再快些!5月16日凌晨,由罗俊锐大校率领的千余名官兵开进汶川县城,拉开了进村入户搜救群众恢复灾区生产的序幕……
搜救群众 冒着余震勇闯“生死线” 213国道是汶川通往成都的主要公路干线,也是“5·12”地震的中心地带。
灾情发生后,草坡至映秀段的多数桥梁断裂、路面被埋、交通瘫痪,附近的电力、通信全部中断。同时,7000多次的余震造成泥石流、山体滑坡、道路塌方接连不断,遇险人员、车辆随处可见。一时间,昔日的“黄金路”成为“生死线”。
“213国道彻底关隧道附近有20余名群众受伤严重,你部尽快将受伤群众安全转移到桃关村南部,等待直升飞机救援。”联合指挥部一声令下,部队官兵冒着大雨向目的地急速开进。
从草坡隧道到彻底关仅有8公里的路程,而沿途有13处山体滑坡,5座桥梁断裂,多数路段塌陷严重,山上滚石不断,根本无法通行。
“公路不通,我们就是用双脚也要踩出一条路!”部队参谋长徐建国带领“红二连”官兵攀着山坡上的树木,手脚并用,一步一步艰难地向目的地行进。七班长高拓带领战士,用竹杆和麻绳制成简易担架,抬着一名腰部受伤的老大娘下山。走过一段高低不平的碎石路后,一道断崖横在面前。“我滑下去用手撑着,你们往前使劲。”高拓边说边拉着树枝滑到一块石头上,两脚站稳后,高举起担架,其余战友一齐用力,将老大娘平稳地抬过悬崖,送到了桃关村。
17日中午,部队政委任斌毅带领官兵在福堂水电站搜救群众时,惊喜地发现蜷缩在高压管道旁的一名被困职工。因伤势严重,需要将他急运到桃关村直升飞机机降点,再转运至成都治疗。而通往此地的道路中断,官兵们三人一组,轮流背着伤员在塌方山坡上的乱石间穿行,一不小心就有坠落岷江的危险。当行走到皂角林桥头时,发现浮桥上的5根钢丝断了4根。一连连长陈双刚用背包绳将自己同伤员捆在一起,顺着钢丝滑到对面岸边。看着被汗水浸湿衣服的官兵,受伤职工哽咽地说:“是武警官兵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转运物资 穿越飞石杀出“血路” 汶川西线公路打通后,上级决定派出二营五连、六连驻扎理县县城,担负各地运往汶川救灾物资的卸载、存放和转运任务。
17日上午,部队长武春辉带着18台大卡及部分官兵,从理县出发前往汶川运送第一批救灾物资。上路不久,副部队长仵荣全就发现险情。“停停停……左前方飞起灰尘!”大家抬头往前看,果然发现前面山腰上烟雾蒸腾。根据以往的经验,武春辉迅速判断出这是山体滑坡的征兆。在忐忑等待了几分钟后,他才下令迅速开车通过。“砰”的一声,一块石头砸到了挡风玻璃,还好石头比较小!接着,这样的情况每开出几公里就能遇到一次。“快快快……”“没滚石了,快走!”“不行不行!快往后退!”武春辉不停地下达着命令,其他人几乎没吭声,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中午时分,当车队开到离薛城镇约6公里处时,前方道路被一座高达400多米的山体滑坡拦腰截断,车队前进受阻。听说附近还有一条废弃的旧路基,武春辉当即决定进行拓宽加固,绕道强行通过。由于岷江流域土质松软,掘路进度十分缓慢。关键时刻,二营教导员权光勇大吼一声:“同志们,跟我来!”第一个跳到松软的泥土里,带头用双手刨。与此同时,九连数十名官兵纷纷跳到路基坑里……
3个小时过后,许多官兵的十指都被磨得鲜血直流,硬是杀出一条通往汶川灾区的“血路”。
重建家园 进村入户送来温暖 “挖出这些麦子、玉米,全年的口粮就不用犯愁了。”27日下午,汶川县耿达乡幸福村羌族老人李青山,站在自家危房前激动不已。原来他家的粮食被压埋在废墟中,是部队政治处郭立军主任带着三连官兵冒着生命危险进入房内,把5000多公斤粮食挖了出来。
草坡乡龙潭沟村有近千亩农作物急需灌溉,而因地震造成的塌陷使农田水渠多处堵塞。通信连的80余名官兵日夜奋战,经过83个小时的连续抢修,疏通水渠5000多米,基本满足了当地农民的生产需要。
部队官兵进村入户以来,像这样的好事还有很多,事事关系着受灾群众的生计。截至目前,他们共为汶川县运送救灾物资720余吨,帮助受灾群众搭建帐篷或临时住所766顶(间),解救转移群众3100多人,先后从废墟中刨出粮食7万公斤、生产工具1265件、各种电器238件、现金7万余元、存折106本和大量金银首饰等贵重物品。
黄宏发 田建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