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市,印度外长慕克吉、巴西外长塞尔索·阿莫林、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和中国外长杨洁篪(从左至右)在会谈后参加新闻发布会。这次会谈是四国外长在联合国框架之外的首次会晤。当日,中国外长杨洁篪表示,中国对解决当前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四国作为重要经济体,应共同努力,维护世界经济的均衡、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5月16日,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四国外交部长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会晤并发表联合声明。
四国外长在会晤期间就打击恐怖主义、应对气候变化、解决能源问题、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应对粮食危机、消除贫困和饥饿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在加强务实合作和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配合达成广泛共识。
本次会晤是四国外长第三次“四方”框架内的会晤。2006年和2007年,四国外长会晤均在联合国大会期间在纽约举行,而此次世界上经济快速增长的四个国家外长会晤第一次在纽约以外“单独”举行,格外引人关注。
四国外长会晤“书写了历史” 《俄罗斯报》认为,上述四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报在评价这次会晤成果时援引巴西外长阿莫林的话说,中俄印巴四国外长“书写了历史”。
俄外长拉夫罗夫说,中俄印巴四国目前发展速度很快,这归功于世界的稳定。目前四国正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和政治影响中心,因而四国外长会晤期间作出的决定将对世界的稳定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巴西外长阿莫林在会晤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四国决定着世界经济的稳定。
在本次会晤期间,四国外长商定,今后将扩大合作领域和范围。目前四国正在筹办财政和经济部长会晤。年底前将在圣彼得堡举办第一次四国大学会议,参加会议的将有圣彼得堡大学、里约热内卢大学、孟买大学和青岛大学。
俄外长拉夫罗夫说,四国在本地区和世界中占有很大分量,俄重视发展四方会晤框架内的合作。俄外交部希望,四国会晤成为保证国际多元外交的重要因素,为巩固多极化世界格局多作贡献。
四国合作令北约不安 有分析说,再过10年到20年,中国和印度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商品生产国,而巴西和俄罗斯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特别是能源供应国。四国经济的增长促使他们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俄外长拉夫罗夫说,中俄印巴四国人口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一半多,随着他们各自经济的发展,四国之间应该紧密协作并在国际舞台上采取一致态度,以支持国际政治稳定并保证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然而,有一些西方媒体的评论指出,四国外长会晤实际上已经勾画了一个“国际联盟组织”的“草图”,这令北约国家感到不安。
不久前参加过北约会议的俄罗斯政治信息中心主任阿列克谢·穆欣透露说,北约国家在会议上讨论了北约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其中就谈到中俄印巴四国外长会晤的问题。穆欣指出,北约和欧盟目前正积极行动,以期阻止上述四国结成联盟。北约和欧盟担心,一旦中俄印巴感到自身经济实力已经强大到足以同西方国家对抗并联合起来结成联盟,“将阻碍其他制造水平高、但能源有限的国家的发展”。
实际上,中俄印巴期望在打击毒品走私方面同北约开展合作。俄外长拉夫罗夫指出,国际社会在阿富汗采取的打击毒品贸易方面的努力并没有取得有效结果,必须继续努力打击毒品走私。
在这次中俄印巴四国外长会晤期间,四国外长决定要在阿富汗周围建立没有毒品的安全带,开展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毒品走私。目前俄正开展“渠道”行动截获来自阿富汗的毒品,虽然有个别北约国家作为观察员参加了这次辑毒行动,但北约整体上并不倾向于在此问题上同俄开展协作,俄对此感到遗憾。
“金砖四国”实力令人刮目相看 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英文名称的头一个字母拼写为BRIC,该缩写词的发音与“砖头”(Brick)的英文发音相同。又由于上述四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被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有赶超“七国集团”(G7)成员国的势头,故而在21世纪之初被美国高盛公司称作“金砖四国”。这个颇具有想像力的词汇一经提出就很快流行开来。
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说,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德国占据世界第三位;印度经济最近十年来发展迅速;巴西则是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大粮食生产国;俄罗斯经济近年来也得到快速发展。西方有分析专家指出,中俄印巴四国经济快速增长态势今后仍将继续下去,今后7年内中俄印巴四国对世界市场的贡献仍将继续增加。
早在2004年,就有西方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认为,“金砖四国”的经济实力将在2050年前跻身世界前列,从而取代原“七国集团”中的大部分成员国。俄罗斯国家政治预测学会会长马克·乌尔诺夫也认为,“金砖四国”经济发展速度很高,将来有可能超过“七国集团”。
俄Life.ru网站报道说,目前看来上述四国的经济已经如同“砖头”一样对西方经济“形成打击”。在这次会晤之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除俄罗斯之外的另外三个发展中国家有没有可能加入“八国集团”,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对此回答说,这要看今后形势的发展情况。
在四国外长会晤之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四国外长一致认为,四方会晤将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环球》杂志记者/魏忠杰)
来源:2008年6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1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来源:《环球》杂志)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