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黄河水利委员会教授级高工王涌泉,近日向记者介绍了其介入灾害链早期研究的历程,王涌泉表示,2008年海河和黄河确有可能发生较大洪水。目前,王涌泉已经就此情况做了上报。
黄河旱涝取决于大气环流变化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水、旱灾害频繁,如何才能准确预测大洪水?现代水利科学和气象科学事业的早期领导人李仪祉和竺可桢都非常关注这一问题。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因周总理交下的一项预报研究任务开始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王涌泉向记者介绍了自己介入灾害链早期研究的情况。
“作为一个研究泥沙动力学的学者,我开始深入研究中国大河流域数百年来的水文资料,总结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规律。”王涌泉向记者介绍,50年来他的一个主要发现就是:黄河总是有一段时间枯水期,然后就有一段时间丰水期。据史料记载,黄河的几次大洪水前,都曾发生长时间的枯水。发生旱涝转变的年份,也就是北半球欧亚大陆大气环流发生改变的时候。当纬向型环流(沿地球纬圈走向运行的东西向的大气环流)强盛时,从太平洋南部和印度洋来的经向型环流就很弱,黄河就枯水,反之则丰水。“大气环流的变化有一定规律,和太阳活动关系密不可分。”
雨区已接近黄河和海河流域 根据观测资料,王涌泉发现黄河流域曾发生较大洪水的1933年,其太阳活动状况与2008年较像。而2007年秋季到冬季,长江以南地区严重干旱,这个副热带高压的形势以及大气环流条件,很像1933年。2007年8月,朝鲜已经出现大水灾,其实朝鲜1962年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结果1963年、1964年中国就发生了海河、黄河大水。“这三条都让我们警惕。而2003年、2007年淮河已经两次出现大洪水,雨区已经很接近黄河和海河流域。所以,2008年海河和黄河确有可能发生较大洪水。现在对于北方的洪水,我们已经修建了许多水库,小洪水可以拦蓄起来,但万一发生较大的洪灾,水库装不住了,就会很伤脑筋。”目前,王涌泉已经就此情况做了上报。
成功预测我国两次特大洪灾 1997年缅甸北部发生群震后,身为国内水文界老专家和日地水文学创建人的王涌泉,根据洪水历史规律和1997年秋后印度洋海温增高及非洲东南部频发暴雨洪水,而且逐渐逼近中国的先兆事实,于1998年1月预测当年7至8月长江流域中下游将出现特大洪水,结果1998年大洪水如期而至。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Mw9.3级特大地震发生后,2005年3月,王涌泉向国家领导人反映,“苏门答腊特大地震后,珠江可能发生大洪水”。当年6月,珠江流域果然出现了大洪水。这两次预测,是当代国内外水文界的经典案例。(郭翔鹤) (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