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香港5月30日电(记者王悦欣 何柳)香港特区政府廉政公署日前大举行动,在多个地方拘捕29名涉嫌伪造窝轮(衍生权证)成交的经纪商。香港加大对窝轮市场的监管力度,首次调查违规窝轮案,震动了证券界,并引起香港社会的普遍关注。
香港交易所自2002年重开窝轮市场后,香港参与窝轮发行的发行商不断增多,由早期的10多家增至现在的24家。窝轮交投也随之大增,占大市的交投比例由不足10%,增至一天逾20%,最高峰时曾试过超越30%。窝轮商之间的竞争愈见白热化,不单公司代言人每日在电台电视台大卖广告,更经常举办投资者研讨会,分析市况之余,变相增加公司知名度及招徕客户。
随着窝轮商的增加,香港发行的窝轮数目也“水涨船高”。截至2008年4月,香港共有衍生权证4808只,尽管近年各家窝轮发行商已不断对投资者进行教育,但很多散户仍是以成交量多寡,作为挑选窝轮的主要准则。大幅提高某只窝轮的成交额,成为发行商吸引投资者的一个有效手段。
去年以来,香港的窝轮成交量占大市成交一直维持在两至三成的高水平,窝轮成交及发行商的相关对冲活动,估计约占港股成交近半。
有香港证券界人士指出,个别窝轮发行商与一些经纪行或个别人士串谋,炮制某只窝轮超高成交量的假象,以吸引投资者买卖的情况,一直以来都是圈中公开的秘密。
一般而言,个别证券经纪会负责提供客户充当“人头”,专为个别发行商的窝轮买卖,由于每日都有过千万港元金额的买卖,因此这些经纪都愿意收取“超低”佣金,金额更可低至0.02%,即仅及正常的0.25%的不足10%。
香港证监会2005年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当时有个别经纪特别活跃于窝轮买卖,而这些经纪的客户,大部分都是“即日鲜”,数以百万份窝轮在几秒之间,以相同价格买入及沽出,一天内多次重复进行,但在接近收市前,便会全部平仓。
交投大旺之际,质疑窝轮商经营手法的投诉不断出现,据了解,香港证监会以前曾多次调查窝轮商的销售手法,个别人士违规买卖窝轮也时有所闻。投资者对窝轮商的投诉,主要集中在开价不公平、无限量增发,以及将差价定得太大等。
最近的这次拘捕行动涉及20多名经纪,廉政公署在铜锣湾信和广场,搬走大量文件及电脑,被拘捕的人士被分别盘问。
香港廉署首次调查违规窝案,震动香港证券界。29日,香港窝轮成交112亿港元,比平时成交量减少20%。有业内人士指出,近期港股成交额已跌至500亿至600亿港元的低位,相对过去约2000亿港元的成交,成交量已减少约70%。若成交金额因窝轮交投转淡而进一步缩减,对整体市场气氛以至港交所的投资价值,均可能会有负面影响。
受窝轮市场负面消息影响,港交所29日继续下跌,收盘报134港元,跌1.62%,更罕见地占据沽空额榜首。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