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名战士火线入党
本报记者 钟振宇
23日上午9:30,位于成都市区南郊的空军某场站,21名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的战士,举起右手,紧握拳头,在鲜红的党旗前宣誓入党。
“虽然不是最前线,但这些战士克服疲劳,在超过正常保障水平10倍的情况下,实现了保障及时和安全。
”据场站政委梁险峰说,该场站是距离震中最近的一个空勤基地,在保障中,许多同志表现突出,特批准21位同志火线入党。
宣誓刚完,一架灾区返航的直升机正准备降落。新党员、卫生队士官刘金,立马背起满装后重达30公斤的油动喷雾器,跑向一公里外的停机坪为飞机和每位登机人员消毒。
“转战”民兵应急分队
左贤婷 本报记者 方野 邓嗣华实习生 周晨曦
他们是成都区县中首支奔赴重灾区的民兵突击队。13日,大雨滂沱,成都市青羊区东坡应急民兵分队赶赴都江堰。3名队员的家人在汶川和茂县,震后一直没联系上。“我们也想回去看看,但在道路中断无法回家的情况下,只能尽可能地为受灾群众多做点事。”来自汶川威州的余兵眼角闪着泪光。
黄刚是民兵应急分队中特殊的一员。他家所在地本属光华辖区,竟风风火火地跑到草堂街办报名。考虑到他参加过“98抗洪救灾”有救援经验,武装部破例同意他跨区参加行动。他总是抢最重最累最危险的事做。当草堂分队暂时撤出灾区时,他坚持留下来,加入汪家拐民兵应急分队,继续参加救助。
七昼夜打通“生命线”
敬政 卿青松 本报记者 郝勇
26日上午11时,满载猪肉、大米、面食等救灾物资的车开进理县重灾区蒲溪乡,被困10多天的受灾群众激动得流下热泪。
蒲溪乡90%的房屋倒塌,电力、通讯、交通中断,变成一座孤岛。甘孜军分区突击队员冒着脚下是悬崖绝壁、头顶随时可能砸下来飞石的危险,用挖掘机、装载机连续作业,将公路上百吨的巨石挪开,对掩埋公路的数千方土石进行清理。
经过全力抢修,25日下午7时,通往蒲溪乡的4.5公里生命通道全线贯通。
捐出抚慰费告慰妻子
李汀 向常中 本报记者 徐凯
23日晚8点,青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募捐领导小组收到5000元捐款和一封信,捐款人是青川县茶坝乡党委书记张元军。张元军在这次灾难中失去了深爱的妻子,当得知国家对每名遇难者有5000元的抚慰金,他就决定以自己和妻子的名义把这笔钱捐给更需要的人,以告慰遇难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