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成县索池乡的学生在操场上上课。
燕海潮摄(新华社发)
陇南市成县索池乡农民在收割油菜。
燕海潮摄(新华社发)
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的深山区是甘肃省陇南市的地震重灾区,也是救灾、安置和重建难度最大的区域。
连日来,记者沿着险峻的山道,深入陇南市部分偏远的山区乡镇和村庄,既亲身体会到救灾安置的现实难度,更亲眼目睹了山区干部群众积极开展灾后自救的动人场景。
救灾大家都出力
40岁的王永松一边用衣袖擦汗,一边说:“全靠上面救灾不行,也还要靠自己救灾。”他是下山来搬运救灾物资的。
一个太阳灶重约20公斤,一次背一个;配套的水泥墩子一个重约30公斤,一次挑两个;从山脚下的公路边到半山上的安家山自然村,2公里山路需要40多分钟。
这里是甘肃陇南市武都区枫相乡,邻近四川青川县,也是汶川地震中受灾最重的山区乡镇之一。
“有了太阳灶,就能喝上热水了。”王永松说。村里的劳力都发动起来了,连妇女也参与其中。 “现在有水喝、有饭吃,各种帐篷也搭好了,灾后的日子还长着呢。”王永松憨厚地说。
“我们还要生活下去”
袁宝兴蹲在屋梁上,小心翼翼地将屋顶上剩余的仍然完好的瓦片揭下来。“现在瓦片很贵,过去1片5毛多钱,现在1元1片也买不上。”袁宝兴说,“这些没震坏的东西,下一步还用得着。”
这是武都区洛塘镇的楼房村聂家湾社,80户、370人。现在,救灾帐篷和村民自建的简易帐篷挤满了村庄所有狭窄的空地。
村民马建宝说:“受灾面积很大、灾情很重,但是我们还要生活下去,要继续发展。”
在枫相乡枫相院村,一队士兵或帮村民拆除危房,或用背篓帮助村民把腊肉、粮食和锅碗瓢盆运送到帐篷里。
目前,在这些深山区的乡镇和村庄,村民们正在自发修公路、拆危房,互助开展清理废墟、挖粮食、修家具及寻找生活物品等灾后自救工作。
重点是恢复灾民信心
村里82户、600多人都住在山顶上,从最东头的自然村到最西头的自然村,要走3天时间。枫相乡崖湾村村委会主任尹富银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已经把山上村民集中起来,安置在一块比较安全的空地。这几天,正在组织村民把余下的瓦片、木料集中起来。
枫相乡乡长张元杰当天早上7点多就步行进村了,记者到乡政府时已是下午4点多,他刚回来,还没吃上一顿饭。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泡碗方便面,咱们边吃边说。”
由于乡政府离武都城区140多公里,道路又险,救援物资运送十分困难。张元杰说:“救灾不等人,干部和群众都在绞尽脑汁地想办法,首先是保障房屋完全倒塌、没抢出来任何粮食的重灾户的生活。”
五马乡党委书记刘炳红是军转干部,说话、办事仍有军人风格。“灾大面广,老百姓都看着干部、盼着干部,我们查灾、救灾都做到了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人。”
驻乡干部、武都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发荣说,几天来,他和市、区抽调的干部和乡上干部一起,已分头将所有的村、社、户都查看到了。“现在的重点是恢复受灾群众信心,开展自救、恢复生产。”罗发荣说。
(据新华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