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色唇彩,蓬松长发,42岁的伊拉姆·达尔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10岁。在伦敦希思罗机场一家餐馆,她正在排队购买咖啡。
看似与其他乘客无异,事实上她是一名流浪者,与希思罗机场其他100多名无家可归者一道,每天上演着电影《幸福终点站》的现实版。
“好旅馆” “在希思罗生活像在一家好旅馆。它温暖、非常干净,你不会受到打扰。我能住在这里非常幸运,”英国《每日邮报》网站5月31日援引达尔的话说。
达尔没有护照,没有机票,所有财物装在一个蓝色帆布包里。她把1号航站楼当成家,把美国运通银行外汇兑换机与和路雪冰激凌售货机之间的过道当作床。
“如果没有人抢我的"床铺",每晚我会睡在同一个地方,”她说,“有时乘客经过时盯着我看。夜间清洁工在我周围打扫卫生。我闭上眼,头缠围巾,不理会他们。”
她在希思罗生活了约一年半。她每天逛逛机场的商店,可能买一碗意大利面作午饭。多数情况下,她会用一份乘客丢弃的报纸打发时间。
为节省开销,她从不吃早餐。她每周持免费乘车卡,前往伦敦市中心一家慈善机构,领取一张60英镑(约合119美元)支票。拿到钱后,她会用意大利面犒赏自己。
《每日邮报》经过3个月调查发现,在希思罗机场,有111名类似达尔的长期“住户”,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同在伦敦地区的盖特威克机场现有大约20名流浪者。
躲检查 为提防检查,流浪汉们想出了各种办法。
一个拉杆箱,是多数流浪者与乘客打成一片的道具。一些流浪者故意穿着印花衬衫,似乎准备前往热带度假;如果发现有人检查,一些人就穿上西装,假装看报纸;一些人则躺在长椅上,盖着大衣,假装在等候延误航班。
达尔说:“早上起床后,我换上衣服,这样我就和多数人没有区别。多数时间,我看起来像乘客,人们还会问我乘坐哪趟航班。”
达尔曾被警方赶出机场。她回忆说:“警察把我放在附近一条马路上,我自己走了回来,”她说,“晚间干活的工人非常友善,从不向当局举报流浪者。清洁工也睁只眼闭只眼。”
一旦被赶出1号航站楼,达尔会在3号航站楼过夜。
伤心事 谈及往事,达尔心有痛楚。
她出生在伦敦北郊恩菲尔德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保险经纪人,母亲是家庭主妇,有4个姐妹和一个哥哥。“我10多岁时,母亲为人严厉,所以我在家并不快乐,”她说。
大学毕业后,她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秘书。由于收入颇丰,她租了一套公寓自己住。达尔从16岁那年就患上了牛皮癣。36岁那年,症状蔓延到她的双手和双臂,她被迫辞去工作。
失去收入来源,她被房东赶出家门。之后,父亲过世,母亲生病,加剧了她的窘迫。4个姐妹不愿帮她,唯一的哥哥也移民加拿大。
把行李寄存在朋友家后,她来到了希思罗机场。
除背包外,达尔一无所有,没有家庭,没有男友。但她仍然十分乐观:“我喜欢这里。我从未感觉过孤独,因为这里人很多。”
谈及今后,她说:“许多事令我感到庆幸。我不吸毒,不酗酒,无精神问题,不落魄。事实上,我可能将永远住在希思罗。”(史先振)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