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海基会新任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即刻接受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来函邀请,将于6月11日率团访问北京,恢复两会协商谈判。中新社发许晓青 摄
中新网6月2日电 澳门《新华澳报》6月2日发表文章说,在海峡两会恢复谈判后,一定要牢记胡锦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十六字诀”,固然是要在重大的政治问题上“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即使是谈判中遇到的一些具体的技求性问题,也要“搁置争议,求同存异”。
否则,如果一味纠缠于一些技术问题,可能就会重蹈十三年前的覆辙。因此,“哪断哪接”,所接续的,应当将十三年前李登辉--黄昆辉把一些枝节性分岐来“绑架”海峡两会签署协议的做法,排除在外。
文章原文摘录如下:
据报导,大陆海协会邀请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六月十一日率团赴北京协商,双方已敲定协商地点为钓鱼台国宾馆,地点的选择凸显双方对签署协议的重视。
其实,海协两会选择钓鱼台国宾馆作恢复协商后首次协商的地点,可能还含有“哪断哪接”的意涵。马英九日前曾指令海基会,恢复两会谈判必须“哪断哪接”。而在大陆方面,过去几年间对恢复海峡两会谈判,也曾多次表达过“哪断哪接”的意愿。现在,既然由于中国国民党的在台湾地区重新执政,使海峡两会谈判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又成为台湾政坛的政见主流,也既然“胡吴会”为恢复两会直接谈判拍了板,过去为因应两会未能恢复谈判,而又必须协商解决两岸交流某些方面的问题,而采用的“复委托”亦即“澳门模式”的协商方式,就宣告完成历史任务,也等于是昭示海峡两岸正在开始建立互信。——当年就是因为台湾当局撕毁“九二共识”,使海峡两会继续进行接触谈判丧失了基础条件;但为了积极因应两岸人民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呼声,解决某些问题,才产生了“复委托”的谈判模式。因此,只要一日未有废除“复委托”谈判模式,就显示两岸还未建立互信。现在,海峡两会谈判再次选择在钓鱼台国宾馆进行,就含有结束过去,“正视现实,开创未来”之意。
实际上,自“汪辜会谈”后举行的后续协商及“唐焦会谈”,就是于一九九五年一月下旬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第七次后续协商和第三次“唐焦会谈”后,嗄然而止的。两会协商中断的最主要原因,当然是因为李登辉在访问美国时发表分裂言论,而被北京认为李登辉已经撕毁了海峡两会谈判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而予以中止的,致使已收拾行装准备赴台出席第四次“唐焦会谈”的唐树备,也未能成行。此后,海协两会的协商,就一直未有恢复。一九九八年十月中旬,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率团访问大陆,与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会晤,并达成邀请汪道涵访台等四项共识。但不旋踵,又因李登辉发表“特殊两国论”,而导致汪道涵未能访台。后来,更因陈水扁拒绝承认“九二共识”,而致使海协会与海基会不但是恢复会谈无期,而且更是断绝了接触。
因此,海峡两会中断了十三年的谈判之后,恢复谈判的第一次协商,是在当年谈叛中断前最后一次谈判的地点--钓鱼台国宾馆进行,就有浓重的“哪断哪续”的意涵,也含有“结束过去,开创未来”之意。当然,站在马英九的角度,可能还含有台湾新政权的两岸关系政策,将回到李登辉时代早期的台湾当局见诸于文字的大陆政策路线︰较为积极正面,先后成立了“国统会”、“陆委会”和海基会,颁布了“国统纲领”和公布了关于“一个中国”定义的内涵,也推动了“汪辜会谈”及后续协商;但与此同时,却又时刻提防两岸关系发展得太快,“陆委会”主委黄昆辉扮演着“踩煞车”的角色,而致经常爆发“海陆大战”。不过,当今的情势可能会与十三年前易位调置:在政治上,马英九将不会恢复“国统会”及“国统纲领”,以凸显其“不统、不独、不战”决策;但在行政操作上,曾被人们质疑将发挥“踩煞板”作用的“陆委会”主委赖幸媛,却不一定会步黄昆辉的后尘,最多只是维护“政府”的公权力角色,强调“国共平台”的“二轨”不能代替两会谈判的“一轨”而已。
大陆和马英九都主张海峡两会谈判“哪断哪接”,而中断了十三年的海峡两会谈判,也将是在中断谈判前的最后一次谈判地点--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确是符合了马英九委托萧万长向胡锦涛提出的“十六字诀”中的“正视现实,开创未来”之意。而在恢复了两会谈判之后,更应吸取教训,努力实践胡锦涛的“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十六字诀”。实际上,在十三年前的海峡两会第七次事务性协商和第三次“唐焦会谈”中,“遣返偷渡客”和“遣返劫机犯协”议已经谈妥,可以签署;为此,钓鱼台国宾馆也已布置了签署仪式的会场。但是,一心要落实李登辉心里面大陆政策的“陆委会”,却对会谈的另一项议题“处理渔船纠纷”,在“管辖权”问题上纠缠不休,并执意要三个协议一齐签署,亦即是要以一个仍存在重大分歧的“渔船纠纷”协议来“绑架”“遣返偷渡客”、“遣返劫机犯”协议,结果使海峡两会一年多的努力功亏一篑。
这个教训值得深刻记取。在海峡两会恢复谈判后,一定要牢记胡锦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十六字诀”,固然是要在重大的政治问题上“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即使是谈判中遇到的一些具体的技求性问题,也要“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否则,如果一味纠缠于一些技术问题,可能就会重蹈十三年前的覆辙。因此,“哪断哪接”,所接续的,应当将十三年前李登辉--黄昆辉把一些枝节性分岐来“绑架”海峡两会签署协议的做法,排除在外。(富权)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