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产专家看来,2008年楼市游戏的复杂程度已超过以往:一方面,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市场的预期未必悲观,房地产作为人们抵御通货膨胀的有效方式,仍有可观的需求;另一方面,市场的观望气氛达到了历年顶点,各方“博弈心态”泛滥。
去年10月以来,广州楼市从狂热趋冷以至霜冻。循着广州房价近半年的走向,人们发现,在市场过热骤冷的煎熬下,包括广州及周边城市楼市的降价行为开始混乱,渐渐呈现一种市场迷局:楼市供求的真实状态到底如何?何为广州合理的房价区间?
冷静的市场观察人士指出,可能是对前期不理性市场的一种反弹性报复,市场在趋冷后呈现出一种更为复杂的过冷不理性,“博弈心态”泛滥———是否降价,降多少,怎么降,开发商之间、开发商与消费者间,开始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心理博弈。但这种不理性,最终伤害的却可能是整个市场,及所有相关人的利益。
非理性赌博色彩趋浓 事实上,对于房价的涨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没买房的自然希望不要涨得太快,买了房的当然不愿看到自己的财产贬值;而拿了便宜地块与拿地王的开发商降价意愿就不同,房企实力强的自然底气就足。关键是找到一个市场认可的平衡点,这就是购房者愿意承受的价格。
但是,在过去的一年,这种定价规律被完全打破了,面对天天不断上涨的房价,负责新盘定价的营销人员居然手足无措,某楼盘销售总监向记者诉苦:“定低了老板会骂,定高了怕吓跑消费者,无奈之下只能实行"海鲜价",每天根据周边房价来做调整,标出不同的价格。”这也间接影响到人们对房价走向的预期。于是,在一片惶恐中,买房者纷纷追涨,又反过来给开发商把价格推高提供了底气。
终于,去年“十一”房贷新政出台后,追高的博弈游戏结束了,但接下来却是房价下探游戏的博弈。10月起,广州楼价停止了猛涨的势头,与此同时,成交量连连缩减,房价连连下跌。消费者和开发商,在迷惘观望的同时,展开了心理较量。
不希望楼价暴涨暴跌 调查显示,到2002年底,广州有83.7%的居民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截至2004年上半年,广州市100户居民家庭平均拥有住房数量业已高达117套。
有专家分析,这组数据反映出,目前广州确实还存在着一些人同时拥有多套住房,而另一些人却“居无寒舍”的状况。即使相比世界先进发达国家,广州人的住房私有率仍名列前茅。房价猛跌,对于这大多数拥有住房的人而言就意味财产贬值。
一位在番禺买了房子的赵女士说,虽然是自住的,又不是卖,房价涨不涨关系不是很大,但也不愿看到房子贬值,“现在投资渠道不多,买房子一来是居住,二来就是为了保值”。
市民张先生认为,每个城市经济发展了,市政管理配套上去了,房价升高是自然的。他认为,“最佳的状态是平稳上涨。像去年那样的涨法,没房的人自然发愁,其实有房的人也同样担心,这种非理性的暴涨,就像股市那样不会长远,必然会摔下来。上世纪90年代初广州楼价曾一度飙升至过万元,结果金融风暴后一度跌至三四千元,足足用了六七年时间才恢复元气。”
市民盼房价回归理性 一个关于合理房价的企盼,越来越显现在很多人的心头。
怎样的房价才合理?有地产研究机构报告分析,经过头四个月降价促销后,部分板块商品房已经探明置业者价格承受力区间,如珠江新城各盘主流均价在18000-20000元之间,荔湾老城区主流均价区间在13000-15000元已获成交支持。
不过,不少市民对此并不认同。老西关张伯说,虽然目前市区房价普遍过万元,如果政府推出更多限价房,满足首次置业的刚性需求,市场供应量上去了,解决了供求矛盾,房价自然就涨不起来,因此他劝准备买房结婚的儿子还是再等一等,他预计最迟八九月份房价就会再降,理由是限价房在年底会有更多推出。
广东省情调查研究中心近期的调查显示,受访者普遍认为,去年经济过热,楼价飙升过快,今年应回归理性水平。接近七成的受访者认为房价会跌,其中有17.5%认为会大跌。13.41%的受访者认为会保持稳定,只有5.27%的受访者认为房价会升。此次调查的对象皆为有房族,其中明确表示有再次购房计划的占11.73%;选择“观望,有可能买”的占29.46%;表示“因房价太高不买”的占17.6%。
一位地产行家说,开发商与消费者的市场博弈从未停止过,关键是怎样做到理性。“五一”小黄金周可能是决定今年房价走势的关键节点,甚至可能是一个标志性的分水岭,双方的博弈也在这个月达到高峰。从种种迹象看来,市场的确正步向理性。(记者赵燕华实习生 郑裕鸿)
(责任编辑: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