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争议李明博访华“遭冷遇”
韩国总统李明博5月30日结束对中国的国事访问后,韩国媒体刊发了一系列文章进行总结。令人惊讶的是,部分韩国媒体竟得出结论:“李明博访华遭到冷遇”。这些媒体称中国领导人和媒体怠慢李明博,以至于他不得不去四川以引起中国媒体关注。
|
对中国媒体的报道非常敏感
在李明博动身之前,就有韩国网民称,中国媒体的造势不够。在访问期间,又有媒体称,中国媒体报道的分量不足。
韩国网络媒体mediaus5月28日、29日连续两天发表在北京学习的韩国人的匿名文章,文章对中国媒体关于李明博访问的报道“研究”得非常细致,比如文章提到,5月28日《人民日报》上刊登的李明博在5月27日抵达的照片表情沉郁,“明明当时有很多更好的照片,非要选这一张不好的”。《中国日报》的头版更是有意选择李明博低头的照片。《第一财经日报》选李明博走下舷梯时挥手的照片,而此前韩国媒体说,李明博为了表示对中国地震灾难的慰问,有意走下舷梯时没挥手。该文还举例《环球时报》当天只在2版对李明博访华进行报道,并抱怨照片太小。该文认为,只要看看中国媒体的照片就知道中国的立场。李明博在中国媒体上“露脸”的机会很少,一般老百姓几乎感觉不到。韩国《京乡新闻》6月2日文章还提到,中国领导人迎接李明博时面色凝重,而在会见俄罗斯总统和国民党主席时都是表情轻松。
任教于上海东华大学的韩国教授吴修根6月2日在《京乡新闻》发表文章用“觉醒之旅”来命名李明博此行。文章称,李明博在中国遭冷遇是自食其果,因为他上台后过于强调韩美同盟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偏食有害健康,但李明博政府的外交班子却严重偏向有美国背景的人,他们对美国之外的文化了解不多,甚至也不关心,这使得全方位外交很难开展”。吴修根表示,希望这次“遭受冷遇”能够成为检讨韩国对华战略的契机。
所谓“受到冷遇”也成为反对党攻击的靶子。韩国在野党民主劳动党5月30日发表题为《对华屈辱外交,李明博自作自受》的文章,指责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一成果很空洞”,不过文章更多的是表达对李明博政策的不满。李明博的四强外交似乎正遭遇严重危机,此前有韩国媒体批评李明博政府对美外交是“朝贡外交”,对日外交是“屈辱外交”。
韩主流媒体评价积极
与上述声音不同,韩国主流媒体评价李明博此次访华时,强调取得了成功。韩联社在题为“李明博首次访中硕果累累但也不无遗憾”的文章中,以事实批驳了李明博遭到冷遇的说法。文章称,实际上,中方为李明博的此次访问进行了周密的安排。
首先,李明博访问期间会见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据青瓦台介绍,外国首脑一次性会见3位中国国家领导人的情况非常罕见。双方还确立了关于推进韩中自由贸易协定(FTA)及金融市场开放等经贸领域的两国合作机制,这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李明博访华期间,两国政府及民营企业共签署了8项谅解备忘录,其规模达27亿美元。此外,李明博的“吊唁外交”为巩固两国间的互信发挥了作用。
韩国大多数媒体都注意到中国媒体对李明博前往四川灾区进行了积极报道。《东亚日报》6月2日还刊文就中国接受韩国军用运输机而拒绝日本自卫队军机一事发表评论称,至少可以确认中国对待日本和韩国的情感距离有很大的差异。这是改善或发展中韩关系的重要资产。
中国没有“冷遇”李明博
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任石源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少数韩国媒体的猜测是没有道理的,中国没有给予李明博“冷遇”。“在韩国媒体非常关注的受理国书问题上,中国并没有拖延,韩国媒体对此存在误解。根据中国外交惯例,每次须至少有4名新任大使到任才能受理国书,而此次为了方便李明博来访,中国在只有格鲁吉亚和韩国两位大使到任的情况下,就受理了他们递交的国书,已经属于破例了。这一点韩国外交通商部也承认。另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情况下评论韩美同盟,既不失礼也不是干涉韩国内政。”
石源华表示,韩国国内不少人对李明博强调发展与美国的关系而冷淡中国有所顾虑。一些人之前就担心在这样的背景下“到中国访问会不会受冷遇”。一位研究韩国的学者分析称,李明博最近在国内不太受欢迎,似乎指责李明博就会赢得掌声,即使李明博跑到中国也得想办法揭李明博的短,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说他在中国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此外,韩美、韩日外交已经备受指责,不排除有一部分人期待李明博访华也失败,处处找茬,甚至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