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英才
提要: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辽阳只能将传统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行业关、停、并、转。辽阳的经济增长,只能去寻找新的突破口,在发展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间寻找新的结合点。
辽阳市长唐志国谈节能减排生态建设
生态与经济的平衡艺术
文/本刊记者 王爽
生活在辽阳市太子河区道西庄村的村民们,常常会因为村里造纸企业的污水排放问题而大伤脑筋,而如今,烦恼成为历史,村民高兴地告诉记者“污染企业早就被取缔了”。
|
作为重化工业基地的辽宁,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环境污染问题历史欠账多,污染减排工作形势严峻,其节能减排的能否进展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然而,2007年的辽宁却取得了环境史上的重大突破,全省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首次实现双下降。在“双下降”中贡献不斐的辽阳市,则是其中一棵重要的砝码。
辽阳位于辽东半岛腹地,是辽宁省14个省辖市之一,2400多年的历史积淀,使得辽阳成为东北地区建城最早的城市。
在这里,既拥有比敦煌壁画还早300多年的汉魏壁画墓群、耸立千年的辽代白塔、记载着清王朝早期龙兴的后金都城东京城;却也因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造就了一个小铸钢、小轧钢、小水泥等“十小企业”高歌猛进的“繁荣年代”。
辽阳深厚的文化底蕴延续到了今朝,但它悠久的古城文化,在重化工业带来的环境危机面前,却早已显得软弱无力。
直到2005年起,辽阳市委、市政府强力启动经济指标净化工程,对落后产能“清理门户”。在2007年,节能减排的被动局面才开始出现扭转。自此,青山绿水终于在辽阳重获生机。
辽阳究竟在以怎样的作为助推辽宁全省的排放“双下降”?2008的辽阳,又将以哪些举措巩固辽宁节能减排的成效?辽阳市长唐志国与我们一道畅谈节能减排的不平路。
损失上亿,为什么还要坚持?
辽阳的国有经济是一个典型的重型结构,民营资本则以“十小企业”形式花开遍地。这些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在带来为数可观的地区生产总值的同时,也带来了与之伴生的高能耗和高污染。环保陈欠已在辽阳背负多年,搞好节能减排对于辽阳来说,任务异常艰巨。
刚刚过去的2007年无疑是辽阳市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一年,35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实行挂牌督办治理;钢铁等四个行业90家高耗能企业执行新的差别电价;116家年综合能耗2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实行重点监管;355家“九小”企业实施了关闭取缔和停产治理。
一年内砍掉如此多的企业,用意鲜明地传达着辽阳市委、市政府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速节能减排进度的决心与力度。唐志国坦言,“2007年关停企业,辽阳市经济损失达到上亿元,但是辽阳市也还是坚持下来。我在召开县局长会议时,要求大家必须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该关停的关停,该取缔的取缔,该停产治理的停产治理,宁可财政收入少一块,也要把环境治理搞好。”
节能减排的任务是艰巨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两大约束性指标:2006年—2010年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而这样的任务需要的不仅是企业的主体责任,也需要政府的监管责任。虽然,一些大型企业的领导者节能减排的意识在不断地增强,但企业毕竟是以效益为主,没有政府强有力的监管,减排落实很难。
对此,唐志国表示,“国务院下发节能减排的考核办法,也是对我们各级政府的一个鞭策,政府在监管责任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这几年刚刚推进的时候,政府监管责任更重,通过政府的监管责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促进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
记者:您刚刚提到去年关停企业,辽阳损失上亿,为什么还要坚持?
唐志国:在转化时期我们宁可经济增速放慢,宁可财政收入下降,也要把生态环境搞好。像发达国家一样,既有高端的工业化的企业,又有好的城市环境。这是对城市,对城市老百姓负历史责任的表现。我们再不能不顾环境,不顾产品质量,粗制滥造、浪费资源,特别是把青山绿水搞没有了。
我们还规划有,辽阳市中心的污水处理厂,市中心垃圾处理厂、市中心医疗垃圾处理厂,以及辽阳市3个城区的污水处理厂。其中,市中心年产2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市中心的垃圾处理厂和医疗垃圾处理厂也已经都建成完工。此外,弓长岭区的污水处理厂已经建完,今年即将开工建设的宏伟区和灯塔市污水处理厂,也已经进入立项并开始招标的阶段。
记者:污水处理厂项目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在运作?
唐志国:我们采取了BOT的模式(BOT,为“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意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或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进行运作。
辽阳市也曾经采取过贷款建设的方式,但后来发现这种机制不行。于是,我们把企业出售给新加坡联合环境公司,辽阳市只是支付污水处理费,对方按照我们合同的约定,按标准进行污水处理。目前弓长岭区、宏伟区、灯塔市的污水自理项目,从建设一开始就已经完全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政府投入不多。
生态文明与现代化并举
提语:生态市建设对辽阳来说最主要的,是将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作为首要任务。但在辽阳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考虑过资源环境的问题。
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问题。
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辽阳只能将传统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行业关、停、并、转。但这样必将大大减缓辽阳的经济发展速度、降低财政收入。因此,辽阳的经济增长,只能去寻找新的突破口,在发展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间寻找新的结合点。在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企业上市和股份制改造、引进世界先进专利技术再创新上寻找出路,以期实现辽阳市生态文明与经济现代化的结合。
记者:2005年,辽阳提出“建设生态市的规划,2020年实现生态市的建设”。这是一个长远的规划,也是一个难度系数较高的目标。对此辽阳如何实现?从哪里入手?
唐志国:生态市建设对辽阳来说最主要的,是将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作为首要任务。在辽阳的经济总量中,民营经济占到70%,这在辽宁是比较特别的。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考虑过资源环境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工业的发展有两大问题是需要重点改变的,一是产业结构升级和产品升级,我们要通过产业升级和产品升级提高科技含量,把我们企业的产品做到高精尖,提高产业水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二是将落后产能,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淘汰类坚决关停、限制类要关停治理达到环保标准。这两个问题是当前建设生态城市非常重要的方面,这两个方面也是我们和发达国家很重要的差距。
记者:经济的现代化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而直接引进世界先进的专利技术是一条捷径,但这种引进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不易超越,那么辽阳企业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唐志国:辽阳新风集团原来只是一家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的非公有制企业,去年该企业投资了5000万从利勃海尔集团引进了世界领先的专利技术。这项技术可使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达到欧Ⅲ、欧Ⅳ标准。
不仅是单纯引进技术,这家企业还集中了全国该专业的70多个高精技术人员,进行消化和再创新。创新后的技术,日本花王集团曾想以5亿元人民币够买,新风集团没有转让,而是投资11.8亿元建设了年产50万套的高压供轨项目。
高压供轨是汽车发动机一个核心部件,现在中国的高压供轨全部为进口。目前,新这家企业已经同国内6大柴油发动机厂家的发动机配试成功,完成了市场开发。随之而来的是,世界上许多顶级专业公司前来商谈合作意向。
记者:您能畅想一下2020年,辽阳市实现生态城市目标时的情景么?
唐志国:工业的产业和产品结构达到高科技,高加工度,低耗能,无污染的城市;城乡环境得到明显的优化,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医疗垃圾的处理,要在中心城市和两县5区全面实现;山水河流达到优美的环境,给老百姓增加幸福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