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华英才半月刊 > 最新消息

“就业难”下的大学使命困惑

  来源:中华英才

  引题: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并不在于其物质实在,关键在于它的文化与精神存在。大学因其自由、包容,甚至批判精神得以成为知识精英的家园、人才培养的摇篮,成为社会的“引领者”

  提语:大学的“大跃进”造成大学生质量降低、大学教育与社会脱节等问题,同时也让高校出现畸形发展,目前,不能再鼓励高校继续“大跃进”式的扩招

  专家学者如是说:

  “就业难”下的大学使命困惑

  文/本刊记者 赵雯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是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名言。

综观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学府,耶鲁建校伊始就提出“为国家和世界培养领袖”,基本使命是“保护、传授、推进和丰富知识与文化”。加州理工学院称自己的使命是“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扩充人类知识与造福社会”,于是这里诞生了32名诺贝尔奖得主。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并不在于其物质实在,关键在于它的文化与精神存在。大学因其自由、包容,甚至批判精神得以成为知识精英的家园、人才培养的摇篮,成为社会的“引领者”。

  大学的服务功能也自然让它承担起为社会、市场提供“高级劳动力”的重担,而面对市场对其“产品”越来越挑剔的情况下,它将怎样去“适应”市场?又如何保证不迷失在这样的竞争中?不让文化与精神之光失色?

  怎样看待“就业难”的问题?

  石英(中国人口学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从大学生培养角度来讲,一种“产品”进入市场总会有饱和的时候,这种饱和就是一种常态。事实上,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并非我国特有的现象,而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必然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讲,就业难体现出社会的进步,市场作为一种基础的配置手段已经发挥自如了,说明市场经济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这个领域。如果说,市场经济是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劳动力待岗、失业将成为长期的问题,那么,从现在起,大学生就业应当成为高校关心的一个永恒问题。

  曾湘泉(就业问题著名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从劳动力供给的总体情况看,根据新增劳动年龄人口的模型计算表明,从1997年开始,我国开始经历劳动年龄人口的高峰期,每年都大体在2000万以上,2003年已经达到最高峰,之后虽开始下降,但2000万以上的基数将大约持续至2008年。同时,当前的就业还面临着3个特殊情况:由传统企业改制、改革带来的工人下岗、失业问题;由于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带来的就业问题;由于高校的普遍扩招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这三个具体问题将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存在。

  就业难是高校扩招惹的祸吗?

  石英:大学生就业难和高校扩招没有必然联系,而在于大学目前培养的人才结构与社会需求存在矛盾,这种矛盾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其实就业难并不是在每所高校都存在,反观高校间毕业生供不应求与“滞销”的冷热反差,表明目前高等教育在质量、结构、办学模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地方,过于强调学科标准、知识灌输、静态评估,对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不够;再从学科结构上看,专业划分、招生结构和教学组织过于僵化,缺乏应变性。改观就业难现状,就需要从高校开刀,高校要以市场为导向,树立新的质量观,培养服务社会各级各类需要的多种人才;考虑一所高校办学质量的优劣,要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重要指针。

  王攀(时评作者):由于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足,所以即便我们的毛入学率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也不能说明这个数字就是低的。大学的“大跃进”造成大学生质量降低、大学教育与社会脱节等问题,同时也让高校出现畸形发展,比如目前高校严重的债务危机。因此,不能再鼓励高校继续“大跃进”式的扩招。

  大学应该怎样来设置专业?

  张力(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目前,我国不少高校专业设置存在趋同集中现象,与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存在一定矛盾;学科专业设置特色定位、错位竞争有待强化;专业教育内容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之需;课程数量有待增加,课程内容尚需创新;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将能力培养等同于技能训练;学生能力培养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专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机结合。

  石英:从大学生自身来说,就业难大致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确实找不到工作,一种是“挑肥拣瘦”,后者就是期望值过高,一心想要条件好、待遇高的岗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与以城市为指向的现行教育体制有关,相关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明显带有为城市服务的特点。其次,城市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和政治文化中心,一直都是主流价值的聚集地,单从价值观上,造成了大学生偏好城市的倾向。所以对高校来说,调整大学生价值观显然要比调整专业和课程更重要。要鼓励大学生在基层工作,不能单靠大学生自发转变择业观念,还需要由政府制定出优惠政策,以吸纳人才。

  结构性矛盾说明什么?

  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应该看到,由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导向的转变,非公经济、中小企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已经成为拉动就业的主要力量,通过这五年的发展,缓解了劳动力就业的数量矛盾。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的减慢(预计未来20年只有百分之零点几的增长),我国劳动力就业的数量压力便会大大减轻。所以,我国主要的就业矛盾已从数量矛盾转为结构矛盾和质量矛盾。

  现在还存在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和下岗失业的情况,已经是就业结构的问题。不是社会上没有岗位,而是没有把想找工作的人,合理引导到相匹配的就业岗位上去。

  张力:国际经验表明,从毕业生就业状况来看,研究型大学与高职高专和一般的本科院校对劳动力市场发挥的作用,显然是不一样的,而且相互不能替代。当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如果无视专业和职业方面的教育优势将难以为继,世界上还没有人口大国仅靠四年制本科教育就把高教毛入学率提高到40%以上的。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在保持少数从事科研开发的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必须依靠面大量广的、非传统的专业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将服务功能向所有学习者拓展,为他们的谋生和发展提供终身学习的弹性平台。

  究竟该办怎样的大学?

  齐涛(山东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目前高校的定位有两个问题,一是“大而全”,都想办成全科类的综合性大学,本科学院在朝这方面努力,朝着全科性的综合大学迈进,高职学院也开始往这条路上走。二是拼命地上层次,高职要升本科,本科想上硕士单位,硕士单位想上博士单位。

  大学定位和办学质量是两个紧密相联的概念。首先要定位准确,分开层次,然后才能考虑质量。按照教学、科研、服务的功能排序来分比较恰当,可分为三个层次类型:第一个是教学、科研、服务型,以博士学位授予的学校为主;第二个是教学、服务、科研型,除了博士授予单位之外的其它本科学校;第三个是教学、服务型,主要是高职院校。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质量要求。未来的发展中,如果不注重内涵发展,不注重特色发展,就没有生存空间。

  郭捷(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法学教授):作为大学的组成部分,普通教育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教育,就其内容而言,它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与国家公民。因而普通教育的目的,就个人而言是培养健全的人,就团体而言是培养共识,即对生命意义、历史文化、政治素养和人类前途的共识普通教育的方法是运用人所具有的特质——理性、道德、价值观念、自由意志等,帮助个人充分发展潜能、发挥人性。

  杨福家(原复旦大学、诺丁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实现大学使命的基本要素:一要有有形资产,二要有人力资源,三要有文化内涵。有形资产不仅包括大楼,而且还有设备、图书等等。人力资源也不仅仅指大师,还有学生和管理人员,一所大学若没有优秀的学生,是成不了一流大学的。大学不仅仅是客观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

  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大学文化体现的是一种共性,其核心与灵魂则体现于大学的精神。大学文化内涵中重要的一点是大爱。大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观、做人方式和社会工作能力,大学教育的任务是发挥学生的天才。

(责任编辑:刘晓静)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