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国地质大学报告厅,叶培建院士正在作有关嫦娥工程的专题报告。本报记者 孙辰 实习生 仉建春 摄 |
“嫦娥之父”叶培建做客地大揭秘卫星发射
昨日,“ 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和总指挥、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嫦娥二号’将推迟至后年发射”。叶培建院士还为本报读者题词:“谢谢江城人民对嫦娥工程的关怀”。
卫星获取影像6月将公布
昨日,叶培建院士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邀请,为该校师生作了场精彩的报告,并被聘为该校客座教授。叶培建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嫦娥二号”将推迟至后年发射。
|
此前有消息说“嫦娥二号”将于2009 年发射。叶培建院士表示,“要打就打最好的”。目前不急于发射嫦娥二号,正在对“嫦娥二号”的参数进行修订,争取把最好的卫星送到轨道。
在“嫦娥一号”以前,我国还没有任何紫外敏感器。由于地球有大气、向外太空有较强烈的红外辐射,通常的地球人造卫星使用红外敏感器对地面进行定姿、定轨。
“5月12日凌晨1时26分,嫦娥一号获取了月球南北纬70度之间的影像。”昨日,叶培建院士激动地讲。他表示,今年6月,经专家审定后,嫦娥一号获取的影像将向全国人民公开发布。
8月月食不影响“嫦娥”
“嫦娥一号”127分钟转一圈,卫星上的太阳帆板将利用“见”太阳的机会吸收、储存太阳能。“嫦娥一号”的很多器件依靠太阳能,部分设备不能停止工作。今年2月,嫦娥一号面临着首次月食考验,地面早就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对“嫦娥一号”的轨道进行了调整。最后,不仅成功度过月食,并且能量还有节余。8月的月食尽管会比2月的时间长,但叶培建院士表示,“嫦娥”安全度过这次月食完全没问题。他们充满信心。
做研究仅靠0.5克样品
我国月球探测处于起步阶段时,国外曾赠送我国1 克月球岩石样品,当时是非常珍贵的科研样品。其中0.5 克用于展览,剩下的0.5 克做科学研究。嫦娥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大学校友欧阳自远,利用这0.5克样品仍取得了许多成绩。
中国的航天工作者在心中告诉自己,我们要自己登上月球,取回样品进行科研。
目前,我国在太空已有80多颗卫星,包括通信、气象、对地观测等多种类型,“嫦娥一号”也成功环绕月球。叶培建院士说,他1968年开始从事航天工作,当时是几年发射一颗卫星,到后来是一年几颗卫星,现在是一年发射十几颗卫星。叶培建院士表示,“我们的目标是一年几十颗”。
耗资相当于修两公里地铁
这让国人骄傲的“嫦娥一号”,费用仅相当于修两公里地铁的耗资。
叶培建院士说,虽然资金不多,但“嫦娥一号”的科研人员感到了中央领导和人民的关怀。“嫦娥一号”发射之前,温家宝总理对科研人员亲切地说,“打成功了,是你们献给十七大的厚礼;打失败了,就是一次科研试验而已。”叶培建说,听到总理的话,他们的压力少了许多,但觉得担子更重了。
三期探月发射场在海南
叶培建说,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目前,探月工程的第一步“绕”已经实现,后年将发射第二颗绕月卫星。第二步“落”正在努力,预计2013 年前后实现。他说,相比前两步,“回”的难度更大,如果进展顺利,2017年前后则可以完成,目前正在作探月三期“回”的深化论证。
叶培建院士表示,我国有“西昌”、“太原”、“酒泉”三个发射场,随着我国对卫星监测能力的提高,三期探月将在海南进行发射。海南的新发射场毗邻大海,不仅具有良好的海上运输条件,而且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安全性好。
◇人物档案
“嫦娥之父”叶培建
嫦娥工程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飞行器总体、信息处理专家。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卫星总体设计和信息处理研究工作。主持制订我国第一代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总体方案及各个分系统的设计,优化卫星总体方案,组织领导并参与攻克7 项技术难关。2003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本报记者 王毅 通讯员 冯强 显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