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 A版> A3 时间:2008-06-04 04:17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图为消防官兵在转移群众。
在省消防总队采访赴川抗震救灾消防官兵的时间里,我总是被他们感动着。他们几天几夜不合眼,与时间展开赛跑救人,有的战士已经脱水还要上战场,有的在救助肝炎患者时抢着上前……这些可歌可泣的事迹,这些普普通通的兵,已经成了一种永恒……
冯小军 1500米山上,抱下7天大婴儿 抱婴儿,是晋中消防支队士兵冯小军长到21岁以来的第一次。在灾区,他抱着7天大的婴儿,从海拔1500多米处挪下来,他刻骨铭心。
“5月16日,我在茶坪乡通往外界的平梁埂山上护送灾区群众下山。平梁埂山的坡度有60多度,我们只能在山崖上打凿出坑,站在坑里疏散群众。下午5时多,在海拔1500米处,走下来一男一女,男的一瘸一拐,头上缠着绷带,背篓里有个婴儿;女的脸色苍白,走路少气无力。我们领队杨英果断地对我说,护送下山!“我伸出胳膊,把婴儿托在怀里。山路很窄,只容一人通过,滑坡区路更难走,还能看见对面山上有石头滚下,说是走,其实是一步一步在挪……就这样,我胳膊一动不动抱着婴儿,3个小时后把婴儿送到了医院。”
柳聪文 看到老奶奶,就想起了我奶奶 “在半山腰的房子里,见到老奶奶时,她虚弱地躺在床上。我突然想到了我80多岁的奶奶。”柳聪文眼里噙着泪水。
柳聪文 ,23岁,临汾支队消防兵,入伍5年,主动请缨赴川救灾。
“5月16日,接到命令说,山上有一老人被困,需要马上救援。班长和我们三个,在向导带领下爬山救人。走了一个多小时,翻了两座山,在半山腰房子里,找到老奶奶。她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只是无力地望着我们。我们决定轮流背老奶奶下山。”“刘鹏华第一个背,随后,班长张武静,印龙和我轮流背。山路很陡,还有裂缝,加上雨后路滑,我们很难走快。是战友们把老奶奶送到了安全地。”
“我在山上时觉得有点晕,让战友先下了山。他们走后,我觉得站不住,就坐到路上。坐在那里,我很害怕,想到了父母和奶奶,也许我要倒在这里了,很难受。不过,我想我也应该坚持下去,因为我们是来救人的……”柳聪文眼里涌出了泪花,“真的不后悔,我是去救人。”
韩国宏 堰塞湖边,“捡”到90多岁老人 我省消防官兵在灾区疏散救助群众5000多人,里面有一位90多岁的老人。解救老人很特殊,是官兵在探路未果,回归大本营,经过堰塞湖时“捡”到的。5月30日,忻府区消防大队参谋韩国宏和战友共同讲述了“捡”老人经过。
“茶坪乡有许多被困群众,按照指挥部命令,需要打通进入茶坪乡的路救出群众。我们作为第二分队,15日中午出发探路,但地震后,公路两侧两座山靠在了一起,这里已没有重新开路的价值,由于天晚,只好在双店村露天宿营,决定第二天返回营部。”“第二天,走到堰塞湖,在半山腰的路上,看见路上躺着一位90多岁的老人和一位40多岁的妇女。中年妇女说,老人家里人全部遇难了,老人很伤心,不想走了。我们就劝老人,希望她离开……这时,我安排人赶快把背包带拆下,捡路上树杆做担架,抬老人和受伤中年妇女。”
“路上全是碎石,还有大石横在路上,路下是悬崖。有一段一公里长的路很难走,战士们只好把担架放在肩上,屁股坐在地上磨着走,裤子磨破了,胳膊肘磨破流出了血。11点多到了山下安全地,我看见老人眼角渗出泪水……
5月14日至22日,我省221名消防官兵在灾区共疏散群众5000余人,救助群众500余人,营救伤员42人,解救埋压群众105人,其中47人生还。
本报记者 赵向南 本报通讯员 吴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