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科护士长曾颖。5月12日晚,我接到命令,医院将派医疗急救队赶往四川地震灾区,由我任救援小分队后勤队长和战地通讯员。来不及回家整理行装,我们立即出发了。
伤员太多,用树枝代替夹板
13日早7时,我们到达绵竹市体育场临时救护中心。
这里遍地是伤员,我们将病人逐一诊断、清创、缝合。
上级要求我院队员分为3组,1组前往绵竹市土门镇,2组前往绵竹市遵道镇,3组留在体育场诊治。我被分到土门小组。
天空下着雨,到土门镇的路上随处可见倒塌的房屋,凌乱的瓦砾。未倒塌房屋倾斜变形,马路和桥梁出现裂缝。来到土门镇卫生院,地上横七竖八躺着许多伤员,有的已失去生命,幸存者在痛苦地呻吟。
我们用双氧水冲洗,用绷带包扎伤口,用夹板固定骨折处。可是伤员太多,带去的医疗用品很快用完了,后续增援物资未到。我们只好就地取材,用树枝代替夹板,减轻伤员痛苦。
病人的帐篷就是我们的手术室。我们或蹲或跪,在地上为伤员做手术。这里缺食品、缺药品、缺饮水,我们将自己的食品、矿泉水分给受灾群众。
灾区夜晚冷得让人发抖
夜晚让人冷得发抖,我们队伍中有两位女护士因“生理特殊情况”冻得直哆嗦。因无防潮垫,帐篷里外全是水珠,被褥、衣服却全湿透了,女同志只能用体温“烘干”。男队友没有帐篷,不得不背靠背坐着休息一会儿,然后起来跑步取暖。没有厕所,女同志“起夜”时,用衣服围成临时厕所。
在往返映秀的日子里,我有一段时间负责在码头等船。江水发出阵阵臭味,几次比较大的余震使山石不断滚落,我不知道该往哪里躲。我以为自己这次活不了了。有几艘过路的船看见我,叫我搭船回去。我真想离开,但想到与队友“不见不散”的承诺,还是留了下来。(据新华社重庆6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