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南京一家商场悬挂“限塑令”条幅。从1日起,全国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统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同时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将被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中新社发吴芒子
摄
中广网北京6月4日消息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4日发表社论说,中国从这个月1日起实行了“限塑令”,事前并没有进行太多的酝酿,一声令下,随即告别免费使用塑胶购物袋时代。从此,所有超市、商场、零售店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无偿或变相无偿提供塑料袋的商店最高可处1万元人民币罚款。
如此雷厉风行,确实起到了立竿见影之效。那么,我们是否也该效法呢?
社论摘录如下:
从今天(6月4日)开始,每个月一天(即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三)的“自备购物袋”日,将扩大到每个礼拜一天,即每个星期三都是“自备购物袋日”。这看起来是个三级跳,有些国(新加坡)人觉得他们会因此更加不便,但也有环保意识较强的国人觉得,我们还是做得不够,尤其是在使用塑料袋的问题上,比起其他国家,我们可以说是瞠乎其后的,因此,有必要采取更加果断的做法,更快速和更大幅度地减少使用塑料袋,为环保尽力。
2006年2月,(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开始发动本地各大超市,展开一项鼓励公众使用环保袋、少用塑料袋的全民运动,希望公众把环保理念从坐而言化为起而行,真正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从去年4月18日起,当局进一步把每个月的头个星期三定为“自备购物袋日”。两年过去了,成绩如何?就环境局的最新调查数据来看,我们也许只能说,差强人意。
虽然平均有60%的顾客知道也支持自备购物袋日,而其中三分二受访者也认为这个活动应更加频密,但只有10至20%的顾客在自备购物袋日会真正自备购物袋。这个百分比虽然比去年运动刚刚推行时的只有1到2%高出许多,算是大有进步,但从总体来看,这毕竟还是个很低的百分比。而接下来,我们每年又还能取得多少进展呢?这是个很大的疑问。因为,使用塑料袋已经成了一般人的生活习惯,单纯通过宣导和说理的方式来推动使用自备购物袋,殊难达到要绝大多数人改变生活习惯的目标。
因此,有些国人认为,我们最终难免还得动用行政措施,正如中国最近的做法一样。中国从这个月1日起实行了“限塑令”,事前并没有进行太多的酝酿,一声令下,随即告别免费使用塑胶购物袋时代。从此,所有超市、商场、零售店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无偿或变相无偿提供塑料袋的商店最高可处1万元人民币罚款。
如此雷厉风行,确实起到了立竿见影之效。那么,我们是否也该效法呢?
澳大利亚环境部长加勒特紧随中国的步伐,在今年1月10日宣布要在今年底开始全面禁止塑料袋;4月间,澳大利亚南部环境部长则宣布要加快环保脚步,明年起在南部全面禁止塑料袋的使用。另外,美国旧金山和纽约市、爱尔兰、日本、台湾、韩国等地,也已立法禁止或限制使用塑料袋。
其实,在整顿和保护环境方面,我们算得上是立法与“罚款”的先行者。为什么在“限塑”课题上,我们却显得有点拖拖拉拉呢?我们的问题没有别人严重吗?数字告诉我们,答案是否定的。据两年前本报(联合早报)的报道,国人每年要用上25亿个塑料袋,每户家庭每年可用上2500个,而每人每天也平均使用1.7个,算起来,本地塑料袋使用率是爱尔兰人的一倍多。对照欧美国家的使用率,美国人每人每天平均只用0.9,澳大利亚人用一个,而爱尔兰人则是0.8个。
环境局试图通过宣导和教育来达到“限塑”的目标,对国人的环保意识和人文修养是一大挑战。我们相信,这种劝说的方式是必须有个时限的,如果过了一定的时间,情况仍不理想,那么,行政手段就难以避免了。国人必须认识到的是,环保是个重要的课题,从节用塑料袋做起,则是身体力行环保重要的第一步,也是最容易做到的第一步。在这方面,我们必须承认,进度是缓慢的,政府起着带头的作用,民众的反应却相对滞后。随着每个星期三都定为自备购物袋日,国人的“限塑”意识也必须相应地来个三级跳才行。自备购物袋,即日开始。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