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路在何方
———记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院长乔子荣
乔子荣院长
数控实训基地
整洁舒适的就业环境
新校区鸟瞰图
他,敢想敢为。
他思想所能达到的深度,决定了他所为能够达到的高度。
他的思想总彰显着一种智慧的光芒,一旦明确目标,便心无旁骛,信守如一,直奔终点。
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乔子荣院长,这位院长“操盘手”日复一日的辛勤努力成了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的一道特有风景及工作作风标志。
也许是职业特色的原因,大多数时候乔子荣总是很严肃,但严肃的绝对价值在于深度思考,他有着超脱于外界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于是,院长思考的高度决定了学院谋略的高人一筹。超常规跳跃
从上级部门获批800多万元建设“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和“数控技术”两个实训基地;争取到奥地利贷款498万欧元,用于进一步改善机电、化工、材料等专业的实训条件;投入500多万元,正积极筹建化工实验实训基地,这些项目成功后的叙述不过几十字,但期间付出的艰辛无人知道。
8年前,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还是一所中专学校,8年前正是中专学校最低谷的发展阶段。
乔子荣作为当时内蒙古石油化工学校的校长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尽管那时的中专学校命运多舛,但乔子荣还是下定决心,要带着学校“闯”出这片“低谷”。
那一年,乔子荣积极争取,希望学校获得更多“发展机会”,许多人不理解这样的争取能够有什么样的结果。
也就是在那一年,乔子荣经多方联系,得到“航空专业”的40个计划名额,学生毕业后由北京方面负责安排工作。消息传出后,招生时仅呼包两市就来了400多位学生,连同家长1000多人挤满了石油化工学校的校园,这一盛景打破了当时所有中专学校面临的招生窘境。
当时的中专学校人心惶惶、前景黯淡,但是乔子荣却暗藏着一股搏击未来的勇气与决心,因为乔子荣性格当中有一种罕见的“争取”精神。
2003年5月,内蒙古石油化工学校与内蒙古建材工业学校合并,组建为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惟一一所石化、建材类高等职业学院。对于即使没有机遇自己创造机遇也要发展的乔子荣来讲,这是学校的一个历史性转变,这更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他决定带着学院来一次超常规的“跳跃”。
乔子荣总结了自己学校的优势,经过周密的思考、总结、规划,找到了发展的突破口。他的目标就是要把学院办成特色鲜明的一流高等职业学院,他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他将学院与市场紧密结合,依托地方经济、行业优势,准确定位,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教育之路。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工作。在抓好毕业生直接就业的同时,还千方百计为毕业生创造继续深造的机会,他亲自带队,积极与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等本科院校签订了专升本协议,每年的毕业生中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可升入本科段学习;同时,与北京化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院校联办相关专业的本科函授班和研究生班。因为有高度的市场观念及鲜明的办学目标支撑,“出口畅,进口旺”成为化工职业学院学生毕业就业及学院生源的突出特征。
乔子荣每年都要去各地的大企业走走,每年都要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积极打通产学互动合作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学院先后与中国石化、中国海洋化、神华集团、内蒙古天野化工、伊化集团、蒙西高新技术集团等二十几家化工建材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参与企业理论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协助完成“学习型企业”的任务。校企合作极大地推动了学院订单培养方式的实施。近6年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煤化工、精细化工、机电一体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等12个骨干专业的毕业生均提前半年被“预订”一空。
乔子荣知道,化工职业学院面临着两大机遇:“一个是西部大开发,另一个是内蒙古要建成重化工基地的自治区重大决策。”为此他召集学院教师认真讨论、分析,把学院所有专业都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和评定,将师资的配备与内蒙古经济建设接轨,以更好地适应自治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现在,2008、2009届毕业生大部分已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意向书,而且出现了各专业毕业生连续6年供不应求的现状。
加大“订单培养”力度,拓宽合作领域,建立“订单培养”的长效机制,乔子荣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方法,巩固和扩大毕业生就业网络,提高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务实贯穿始终
“经济需求就是办学目标。”乔子荣用高度的智慧使出了神奇的“点金术”。在他的心里,化工职业学院有一条明晰的发展之路。
乔子荣说:“现在是高职教育的高速发展期,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如此重视、关注、投资高职教育。”对所有职业学院来讲,这是史无前例的机遇,但乔子荣更善于通过争取把机遇变为成功的现实。
2004年在自治区高职高专“双基”实验室评估中,化工职业学院有6个基础实验室顺利通过评估且综合排名第一。
从2005年开始,化工学院连续三年被评为自治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这里学生的就业率高达97%以上。
就业率接近100%,而且学院毕业生都能够被推荐到一些重点能源企业工作,同时学生在企业能够得到超常发挥,这是为什么?
首先,化工学院从自己的教职工入手,让教职工同时扮演了六种角色,转换了六种服务职能,彻底转变了过去只注重教学的传统观念,把教学工作与学生就业紧紧绑在一起。他们让就业工作教师做好职业研究员和教导员,以打好就业工作的基础;做好管理员和服务员的工作,以保证就业工作的畅通与透明,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用人单位;做好宣传员和信息搜集员,以保证学院的就业工作能够形成链式良性滚动。
2006年,学院建有化工仿真、多媒体、电工、电拖、物检、仪表自动化、微机原理、数控、分析测试中心等设施先进的实验室49个;积极拓展校内、校外金工实习车间、产品检验站等实习场所,100%的实验实训开出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
从建校那一天开始,乔子荣便走上了一条不断争取之路,用他自己的话讲:争取是奋进的一种灵魂表现和最本质精髓。
乔子荣作为学院的领头人,先锋人物,让学院在每一个发展过程中都精彩纷呈,这样的头等大事自然非他莫属。从1996年成为石油化工学校的校长以来,他没有一天停歇过,学院也因为他的壮志激情而不断快速发展。
在1996年成为石油化工学校校长之前,乔子荣在学校除了当过副校长外,还当过教师、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兼学校试剂厂厂长。后来又代表学校为企业搞培训,每年为学校创收600到800万元,乔子荣在教育与市场两个领域,体味着“互相带动”的深刻哲理。
正因为乔子荣一马当先与市场的有效接轨,石油化工学校才得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因有强大的经济支撑得以奇迹般飞速发展。
投资3.5亿元,相当于目前学院10倍大的新校区将要建成,乔子荣说:“现在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对于乔子荣来讲,学校发展才是大事,至于他个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中国化工高等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及工业分析教指委副主任、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理事、内蒙古石油和化工协会副会长、内蒙古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内蒙古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等接踵而来的诸多荣誉、职务与头衔已略显不重要。
他的心头只有6个字:“办学、治学、务实、奉献。”“奉献有开始没截止”
不等不靠,敢于直面市场去“亮出自己的剑”是化工学院在就业领域的成功经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对于化工学院来讲,就业指导思想、思路的创新就是化工学院之所以能够高水平发展的不竭动力。
为使学生的专业学习更加贴近企业生产工艺,他们采用学院的专业课教师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协商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共同出师的办法。其结果是:老师教授的知识很快与企业所需人才衔接到位,人才实用性非常强,企业对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法非常赞同。
截至今年,化工职业学院给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由于工具现代化、教学思想现代化、教学理念先进,化工职业学院结合已有的实训基地再一次提升了教学质量。
“物质财富高歌猛进,观念意识艰难爬行。”这是乔子荣最怕的。
因此他在领跑化工职业学院这个团队前进的同时,提出了“处理好三种关系”、“树立四个意识”的经典理论与要求。
发展、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学院发展与外部的关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这三层关系几乎被全校教师领悟,现在第一线教师工资待遇得到最大限度的倾斜,乔子荣在不断提高教师待遇的情况下要求自己的“队员”必须有团队、创业、敬业精神,他说:“奉献精神只有开始没有截止。”
“质量意识、改革意识、市场意识、国际意识”可以说是乔子荣思想先锋中最精华的部分,他率先提出了“质量是立校之本,让管理型学院转变为经营型学院,以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划分、把国际上好的理念引进来”这样的理论。
如果浅层次地赞扬乔子荣为了化工职业学院呕心沥血,那是对这位智谋学术型院长在功劳上的一种低估。他的目的就是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把学院建成以化工建材为特色的一流学院。
1978年到现在,30年,光阴似箭。面对褒奖与赞扬,乔子荣淡然处之,30年间他一直奔跑在一条不断争取的高速路上,他锲而不舍、永不服输、坚持到底的精神感动、带动了无数师生,因为有这样一股精髓贯穿学院,化工职业学院才能够有充足的实力搏击未来。
乔子荣的睿智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这位智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