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在某门户网站看到了两则关于图片的消息。一则是第18届中国新闻奖参评摄影作品,一则是汶川抗震救灾大型纪实图片展开幕。看了摄影照片,久久不能平静,尽管许多照片已经看过。
第18届中国新闻奖参评摄影作品中,有一张图片名为《34座的校车上挤了118个孩子》。
看着孩子被拥挤得已扭曲的面孔、痛苦的表情,谁都会感同身受。该作品揭示了目前民工子弟学校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信息量丰富,牵动了广大读者的心,可谓一图胜千言。
有一张名为《怒打女婿》的图片,打工者肖志军因为拒绝在手术通知单上签字,导致妻子李丽云和即将临产的孩子不治身亡。死者母亲声嘶力竭地哭喊着冲向肖志军,用矿泉水瓶砸去,肖志军低着头,一言不发。死者母亲的情绪失控是哀极后的极端反应。
新闻记录历史,图片记录历史,每一张图片都是一个细节,都呈现出一起事件,还原了一段历史。回头看,34座的校车上挤了118个孩子,这种现象改观了吗?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困局破解了吗?肖志军的妻儿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尘世,医患关系又有多大程度的改观?该事件中暴露出的法规缺位得到弥合了吗?
有人说,拒绝遗忘,是一种承担,承担心灵的大痛苦与大悲哀;也是一种执著。对此,我深信不疑。不拒绝遗忘,遗忘就会把记忆吞噬,没有记忆,就难免重蹈覆辙。拒绝遗忘,是为了承担,是为了负责,摄影照片中的2007年有太多刻骨铭心的记忆,不能让它们日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再说汶川抗震救灾大型纪实图片展,这是一次及时的图片展,那一张张照片记录的不是精彩的瞬间,而是血泪的细节。我们看了不止感同身受,还会产生强烈的共鸣。有专家说,通过图片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强大力量。依我看,这些照片还见证了一个个生命的抗争史。
有消息称,地震博物馆近日开始选址,征集各种地震文物资料。地震纪念设施布局将形成一个整体,规划和建设要对后人负责,经得起历史检验。我觉得,它不仅是对后人负责,对历史负责,也是对死难者负责。
拒绝遗忘,拥抱记忆,从一张张图片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