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冻灾后国内首次促进恢复野生动物资源的活动
本报讯昨日上午,省林业局在乳源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组织了野生动物资源恢复野外放归活动(如上图),放归的野生动物包括鸟类、蛇类、刺猬、豹猫等30种1402只(条)。这是全国首次针对今年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特大自然灾害受损野生动物的恢复而组织的活动。
年初冻灾使南岭鸟类减少一半
据介绍,今年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特大自然灾害使南岭地区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系统严重受损,野生动物资源也遭受了巨大损失。
|
为促进南岭地区野生动物资源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早日恢复,降低受灾受损林木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建立野生动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发平台,省林业局精心组织了此次放归活动。而此次放归的野生动物均经过检疫且体况健康,并在南岭地区有自然分布,其来源主要是日常行政执法检查没收及人工驯养繁殖。
此次放归不乏国家保护野生动物
昨日,在放归现场,笔者看到放归的不乏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并以蛇类居多,其中乌梢蛇320条,灰鼠蛇210条,黑眉锦蛇160条。经过从广州到南岭的“长途跋涉”,一只草鸮在笼子里已经迫不急待欲展翅高飞了,而一些鸟类被放出笼子后并不急于飞走,站在河床的石头上晒太阳稍事“休息”。更有趣的是,3条蟒蛇被放生后,它们赶紧把身子埋在落叶中;而刺猬们干脆蜷缩成刺球以静观其变。
笔者了解到,省林业局对此次放归的野生鸟类进行“环志”和标记,并将通过长期定点监测,及时掌握放归野生动物的发展动态,准确评估放归的效果,以进一步确定后续野生动物的放归计划、珍稀物种救护、栖息地营造以及恢复示范区建设、技术规程的建立等工作。
另据了解,在今年低温雨雪冰冻特大自然灾害后,省林业部门组织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开展了灾后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及影响评估工作,并在南岭地区建立了6个野生动物资源监测站,设立固定监测样线12条,确定重要监测物种,定期定点开展监测工作,对发现死亡野生动物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因尸体腐烂、变质引发疫情,同时教育群众不要捡食死亡的野生动物和乱捕滥猎野生动物。
文/图谷立辉李涛赖南坡
相关报道
“活化石”鳄蜥罗坑添宝宝
本报讯自2005年韶关曲江罗坑自然保护区开展鳄蜥繁育研究以来,保护区人工繁育的鳄蜥已有69只,饲养的鳄蜥种群接近百只,其中仅今年便新出生24只“鳄蜥宝宝”。
鳄蜥是距今已1.9亿年历史、有“活化石”之称的中国特产物种。1928年,广州中山大学生物考察队首次在广西发现这一物种。2002年,科研人员在罗坑发现百姓们口中所称的“落水狗”便是极其珍稀的鳄蜥,这是广东首次发现。
据罗坑保护区的于工程师介绍,国家林业局于2004年进行过一次全国性的普查,最终发现中国野生鳄蜥仅有1000只左右。而罗坑自然保护区内就完好生存着约240只野生鳄蜥,约占全国数量的四分之一。因此,曲江罗坑保护区是目前中国野生鳄蜥分布较集中、数量最多、栖息环境最好的地区。
谷立辉李赟邓国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