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6个月的激烈角逐,在南达科他州和蒙大拿州3日举行了美国民主党总统预选“收官”之选后,伊利诺伊州国会参议员奥巴马最终稳获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美国总统选举自此进入奥巴马与共和党总统竞选人麦凯恩“对决”阶段。
“变革”口号赢得人心
今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之争颇具戏剧性。作为政坛新人,奥巴马能后来居上,击败对手纽约州国会参议员希拉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希拉里竞选策略定位失误。尽管前第一夫人拥有名望、资金、资历和经验等优势,但她过于自信,竞选战略完全基于速战速决,未作长期角逐的准备。希拉里把重点放在人口大州,而奥巴马则一个州一个州稳扎稳打。在2月5日“超级星期二”预选中,希拉里只与奥巴马打了平手。此后,奥巴马连取11场预选胜利,在提名战中确立了难以撼动的优势。
其次,希拉里没有处理好美国最为复杂的种族问题,对身为黑人的奥巴马进行了带有种族意味的攻击,从而几乎完全失去了黑人选民的支持。
更为重要的是,受伊战和次贷危机影响,当前美国政治氛围和选民心态与前两次大选已完全不同。民调显示,三分之二的民主党选民渴望国家有新气象。美国广播公司政治评论员多德说,选民目前需要一名能给他们带来希望、弥合分歧和革新政治的领袖,奥巴马主张变革的竞选口号因此赢得人心。
竞选力量亟待整合
对于奥巴马而言,当务之急是要整合全党力量,特别是要尽快与希拉里摈弃前嫌,因为这攸关他未来选战前景。
奥巴马在预选中后劲不足,主要是靠吃“超级星期二”预选后11场连胜的“老本”才得以胜出。美国舆论形容他是“跌跌撞撞的胜利者”,这表明奥巴马与“众望所归”的强势候选人形象仍有差距。
奥巴马与希拉里之间的长期拉锯战,造成各自支持者之间的对立,使得民主党竞选资源内耗甚至出现内部分裂之虞。5月31日,民主党全国委员会讨论恢复佛罗里达和密歇根两州代表资格问题时,他们的支持者曾在会场发生激烈争吵,加深了裂痕。因此,民主党竞选力量亟待整合。
奥麦“对决”胜负难料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朱迪斯说,尽管目前美国民意走向对民主党有利,但大选与预选的选举环境和游戏规则截然不同,奥巴马如想战胜麦凯恩,必须调整策略。
《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5月份联合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53%的美国人认为,民主党更有能力处理未来几年美国面临的主要问题,而支持共和党的只有32%。在经济、伊战和医疗保健等全民关注的主要议题上,民主党也获得了更多的支持票。
然而,总统选举同样是两党候选人个人之间的竞争。尽管民主党在民意中占上风,但奥巴马和麦凯恩的支持率却不相上下。在独立派选民当中,麦凯恩的支持率甚至超过奥巴马。《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布鲁克斯说,这表明大多数选民似乎更相信麦凯恩具体处理问题的能力。加之奥巴马的许多主张缺乏具体内容,容易给对手找到“政治上不成熟”的“软肋”。
奥巴马目前的主要策略是把麦凯恩与支持率很低的总统布什联系起来。但麦凯恩作为共和党中间派,在除伊战以外的许多问题上与布什主张不同,因此这种攻击并无十足的说服力。
这种强弱难分的胶着态势预示着,奥巴马和麦凯恩未来通往白宫之路将布满荆棘,两人一对一的激烈交锋在所难免。
新华社记者 杨晴川
(新华社华盛顿6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