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彭跃东)6月4日,沈阳市自来水总公司抢险突击队24名队员经过三天三夜奋战,终于使汶川灾区重新通上自来水。中国城镇供水协会称赞这支特别能战斗的抢险突击队为“供水抢险铁军”。
当天,远在汶川县的市自来水总公司抢险突击队队长王学刚打电话告诉记者:“灾区震后重建,最重要的是恢复供水"生命线"。
我们经过不懈努力,使受灾最严重的震中汶川又重新用上了自来水,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再苦再累也值了……”。
当沈阳供水抢险突击队历尽艰险赶到汶川时,当地供水系统已经完全瘫痪,饮用水完全靠外边运来的矿泉水。三天来,队员们先后给3眼损坏的水井更换了自带的全新机泵,修复了4公里供水管线,测出地下管网7个大漏点,修复了8个供水大阀门,帮助汶川水务局制订了化验室重建方案,紧急培训了当地水质检验人员。经过一系列努力,目前,汶川县的供水已经基本恢复了。
据介绍,5月23日,按国家抗震救灾指挥部紧急指示,市自来水总公司迅速组建了一支由24人组成的供水抢险突击队,于24日8时开赴四川汶川。经过3天3夜奔波,供水抢险突击队于5月26日晚到达距汶川县120多公里的大邑县。当时,前一天的余震导致山体滑坡再次阻断了大邑通往汶川的道路。鉴于大邑县的供水管网受损严重,中国城镇供水协会要求供水抢险突击队首先在大邑县开展供水抢险工作。突击队经过连续三天昼夜奋战测漏,帮助大邑县恢复了供水。
为尽快赶到汶川,供水抢险突击队于5月30日5时从大邑县出发,绕行800多公里,于31日15时35分赶到汶川,迅速与当地水务局取得了联系。第二天早晨5时多,24名突击队员就开始抢修3眼水井。水井内的潜水泵坏了,需要更换,没有吊车,队员们就支起三角架,安上自制的吊装设备;有一眼水井在倒塌的废墟旁,到处都是残土碎石,车进不去。队员们就用肩膀扛送所有的工具、部件,包括把一吨多重的潜水泵扛到抢修现场。经过紧张奋战,终于完成了震中汶川的应急供水抢修任务。
近十天来,供水抢险突击队经常冒着山体滑坡的危险,一些队员因水土不服而腹泻,他们带着病痛工作。为了不给灾区添麻烦,司机们每天充当炊事员,将自带的粮食简单加工后,为队员们充饥……中国城镇供水协会会长李振东为供水抢险突击队题写了“供水抢险铁军”6个大字。
根据国家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安排,供水抢险突击队于4日奔赴距汶川50公里的茂县,继续进行应急供水抢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