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关资金情况的问题,多数开发商讳莫如深,但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房地产企业分化将不可避免。本报资料图片 |
房地产开发商:
资金链趋紧 分化不可避免
本报记者 王婷
“实际上,现在谁不缺钱?”一开发商负责人在电话那头如此反问记者。对有关资金情况的问题,多数开发商讳莫如深,不愿多谈。由于信贷收紧、房屋成交量萎缩、土地价款增长等原因,开发商出现了短贷比重偏大,经营性现金流转负,自有资金比重下降等资金紧张的状况。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房地产企业分化将不可避免。
信贷紧缩波及房企
一位在河南做项目的开发商财务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地产企业以前也缺钱,不过没有现在这么明显。
|
“由于自有资金不足以做项目,融资主要靠找银行、上市和找企业合伙三种途径。现在银行不愿意做担保,放贷也紧张,走银行贷款比以前难。而上市这一条路,又不是所有开发商都有资格。我们这些中小企业主要依靠合伙的方式找钱,通过共建项目公司,一方投资,一方出土地开发,最后分成拿钱。房地产目前的增值能力还是不错的,只是周期稍微长一点。”他说。
从整个行业看,过度依赖银行是导致资金链紧张的主要因素。2007年开发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与其他资金,占比分别为18.7%、1.7%、31.6%、48%。
社科院研究员尚教蔚告诉记者,国内贷款主要是指开发商为进行房地产建设,向银行提出直接相关的贷款,主要是当期的。而在自筹资金中也可能存在一部分银行贷款,这些贷款并不一定是当期的;其他资金主要为占用客户的预付定金等资金,其中又可能有30%的资金,如个人房贷也是从银行贷款而来。外资利用部分也可能有一定资金来自外资银行。
“央行公布过一个数据,房地产行业大约55%的资金来自于银行,这应该只是一个保守估计,公认的比率差不多是70%左右。”她说。“银行一旦收缩信贷,那无疑会影响到地产企业,特别是那些中小企业的利益。”
财务指标凸显隐忧
房地产上市公司融资能力和业绩情况普遍较好,但今年一季度,尽管不少开发商的账面上依旧是盈利的,其财务指标还是存在一些隐忧。
例如,一季度万科A、泛海建设、保利地产等行业龙头的“经营性净现金流”近年来首次为负,甚至有些企业的投资性现金流也为负。财务专业人士告诉记者,一般经营性现金流为负有可能是企业大量囤地,导致土地开发支出远大于售楼收入导致。
“如果投资性现金流也为负,那可能说明企业的资金正依赖外界资金或吃老本,企业的经营存在一定风险。若在经营性与投资性现金流都为负时,筹资却为正,说明企业可能正在靠借款度日。”他说。
有统计显示,房地产业今年一季度银行借款占总负债的比率从2007年末的37%上升到39%。而作为以项目为主的公司,一般来说,房地产企业的流动负债要大于长期负债,资金大多是项目的周转资金。流动负债中除银行贷款以外,还包括拖欠建设方或关联企业等应付账款以及应付税费等。
分析人士指出,银贷占比升高,也反映其他部分在减少。可能是由于关联企业加快回款降低风险所致,预收账款、应付税费的减少,以及招商地产、保利地产、金融街等龙头企业出现的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大幅度下降的问题,也能从一个侧面说明开发商的经营情况。
分化不可避免
万科董秘肖莉日前回应媒体时表示,万科的现金流没有问题,不但不缺钱,现在还在找地买。事实上,万科作为行业龙头,又是上市公司,刚获批发行了融资规模达59亿元的公司债。
然而,像万科这样幸运的企业并不多。尚教蔚表示,今年,开发商间的分化不可避免。不管是银行还是信托基金,投资方都要考虑风险,都愿意选择规模大,经营好的企业来投资,所以一些中小开发商今年会相当困难。当前决定开发商是否能够改变资金链现状的条件,在于企业是否能够改进经营策略,做好加快回款等工作。
阳光100置业常务副总经理范小冲表示,由于资金紧张,要防止企业出现经营危机,应加快回款速度,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阳光100就在寻求与地方二三线城市的中小开发商进行合作建房的新模式。青岛某开发商还向记者介绍了他们开发配套保障性住房的计划。与他们选择同样方式发展的企业还很多。
“其实现在能拿到土地做抵押,银行贷款还是相对好找的。”一开发商对记者说,“但想拿到土地,特别是好地,现在也并不容易。”这家开发商与当地政府的关系颇好,一直以来都没有拿地困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