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新闻战士:笔端饱蘸泪与汗


  新闻战士:笔端饱蘸泪与汗

  灾情发生后,我省各大媒体都第一时间派出记者深入灾区现场,广大新闻工作者奔波在抗震救灾的最前线,及时、准确、深入地宣传报道灾情和救援情况,大力宣传我省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工作的情况,大力宣传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的感人事迹,营造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良好氛围,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省委副书记、

  省长黄华华

  我们的足迹

  严亮,北川。

逃难的人群中,11岁的哥哥背着妹妹走了12小时。他举起了镜头,照片让很多人流泪。回到广州后,接到了“小兄弟”的电话:“叔叔,我还不知道你是谁,但我感谢你!我找到妈妈了,请放心!”

  张蜀梅,北川。地震刚刚发生,巨石挡路,泥石流横行,这名已有5岁女儿的母亲不顾危险向县城挺进,但眼里却是庞大的废墟,惨不忍睹。那一刻,她潸然泪下。

  胡亚柱,北川。凶险无处不在,他成为首批抵达北川县城的记者之一。生命受到威胁,心灵受到震撼,但采访和发稿还要继续,记者的使命还要继续。

  周虎城,青川。本不需赶赴前线的评论员,却因为新闻从业者的执着依然走进了危险,他经历了最强余震的危险,青川堰塞湖的紧迫,他一路热评不断,反响强烈。

  王亮,北川。随着时间的推移,危险的感觉越来越甚,进入北川成了热血过后的一种考验。此时,他义无反顾,年轻的摄影记者拿起“武器”走上了前线。

  朱丹阳,青川。一行人中,只有他既背物资又背“机器”;一行同行中,只有他既要了解情况又要选取最适合但可能最危险的地方进行记录,因为,他的手中有相机。

  谢苗枫,绵阳。得知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她还在缅甸灾区采访。赶赴四川,她从一个人间惨剧,到另一个惨剧。坚强的女生,5月19日,连绵细雨,广州直飞绵阳。

  洪奕宜,绵阳。5月13日,约好了拍婚纱照的日子,却接到军区的紧急电话。雨雪灾害时她已经经历这种紧急,如今再次重现。12天,她瘦了5斤。

  梅志清,德阳。前线上最年长的记者,余震、露宿街头、疫情的考验,已无分长幼。什邡,红白小学,数百孩子被埋的废墟上,是她悲痛心碎的身影。

  赵佳月,汶川映秀。孤军深入的英雄女记者,她与部队一起急行军12小时,冒着生命的危险艰难跋涉。曾经“失踪”几十个小时,曾经委托同行代报平安,一切都源于坚持,源于对震中的牵挂。援军没有到达的48个小时,她生存了下来,她记录一切。

  杨曦,汶川映秀。震中映秀,悲情,绝望,哀鸣,充斥在他的周围,他不能视而不见,他用镜头做着记录,寻找着一线生机,温暖和坚持让他永生难忘。

  陈枫,汶川映秀。坐冲锋舟,爬悬崖滑坡,露宿黑石滩,危险已不必多言。随着医疗队徒步前行、两进映秀,正如他字里行间透露的那样,跟死神赛跑,连爬带滚。

  曾强,汶川映秀。与死神赛跑的行程他一同经历,别人的辛苦和危险就是他镜头的最佳选择。此时,他也辛苦,也危险;此时,没有人对他记录。

  景小华,汶川。千里奔袭进汶川,一路听天由命。车子又被砸了,又看到了遇难者的尸体,这一切让他始终没敢把自己赴灾区采访的消息告诉也在陕西宝鸡灾区的父母。放弃了早已定好的欧洲之旅,他的灾区之行有紧张但没有后悔。

  闫业伟,平武。有一个孩子的笑容让他感动终生。孩子晕车,在一辆挤了12个人前往平武的微型卡车中,孩子吐了他一头一身。没水,没纸,他让孩子舒服地躺着,下车时孩子笑了。温暖,涌上心头。

  徐林,青川。连续十几天一线采访,经历了震后最强余震,滚石、塌方、泥石覆盖,有危险但已浑然不觉。所有的艰辛都被心头的压抑遮盖,灾难面前,只剩最初的坚持。

  戎明昌,德阳。曾经20个小时没有进食,深夜中被摇醒已成常态。汉旺、红白的惨状,没有停过的余震,阻挡不了他对新闻不懈追求。

  王辉,绵竹。数不出多少天的露宿野外,记不清多少次被所见所闻感动。他经历着,他记录着,手中的相机让他忠实于自己的使命。

  刘进,什邡。他是一名记者,也是一名心理干预志愿者。他经历了一场另类的抗震救灾报道。“谢谢你们,我一定会养好身体,好好活下去。”这样的话他听了不知多少遍,但每一次都感动莫名。

  高笑,都江堰。暴雨夹着闪电,晚上不停的余震,恐惧、无助、坚持,“我必须面对,因为我是记者。”那一刻,职业的力量和勇气大于一切。

  严明,都江堰。失去亲人的痛苦,有谁开解?后半生的伤痕如何消除?一幕幕悲情和感动让他举起了相机,艰辛和苦痛让他不停地记录着,只盼一切都能平息。

  莫伟浓,彭州。“我们整天没吃东西了,请你帮帮我们!”彭州小渔洞乡,村民们流着泪喊着亲人的名字,不肯放弃在废墟里搜寻亲人的踪影,乡野间、山坡上、树林中,每一眼都让他揪心,每个镜头都充满着悲情……

  哪里灾情严重哪里就有南方报人

  5月12日14时28分,山崩地裂,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短短80秒,数百万生命被推到生死边缘。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

  地震发生后,南方日报迅速向灾区一线派出了记者,参与抗震救灾报道。以共产党员为报道团队主体的南方报人冒着生命危险,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准确发回新闻,稳定社会舆论,传递人间温暖、刻录社会责任,在抗震救灾的大战场中,展示了南方报人敬业、奉献、拼搏的良好精神面貌。

  在条件极其恶劣的余震环境下,冒着生命危险,克服一切困难,争分夺秒采访

  地震发生后,震中映秀镇与外界失去了联系。映秀镇受灾情况究竟怎么样,全世界都在焦灼地等待。

  赵佳月、杨曦是南方日报第一批派往灾区的记者,为了第一时间报道震中情况,他们和解放军一起急行军12小时走进震中。一路上,到处都是泥石流,随时可能把人吞噬。地下余震不断,大地还在颤抖。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艰难跋涉,用笔和镜头记录了在援兵到达前的48小时。时政新闻中心记者徐林从强行开出的道路进入堰塞湖现场,更是时刻面临着被泥石覆盖的危险。

  尽管面临着生命危险,但去四川,去前线,成了一次不需要动员,却需要劝阻的采访任务。南方日报视觉新闻中心派往前线采访的摄影记者有9位———严明刚从风灾过后的缅甸回国,即刻又上了去成都的飞机;王亮是从北京奥运筹备采访中直接申请去的四川;曾强、王辉、朱丹阳、高笑,年轻人出发前不带丝毫的犹豫;“老将”莫伟浓、严亮也都第一时间深入到重灾区。

  严亮拍北川撤离时,忘我地站在高处不停地拍。等拍完,才发现现场只剩下了自己。第二天,全世界都在用他用勇气和“生命”换来的宝贵大撤离照片。

  机动记者部记者张蜀梅、胡亚柱深夜到重庆,马不停蹄直奔灾区。高速公路已封,走一条坑坑洼洼的国道。两边山梁挨得很近,黑乎乎的好像随时会塌下。前往北川中学,再深入县城中心,前面根本没有路,他们拄着棍子,手脚并用,数百米的距离用了一个多小时才走到。5月14日早晨6时,他们是面对这个废墟的第一批记者……

  南方日报评论员周虎城背着厚厚的行囊,装满了各种防护设备、救生设备、干粮和药品,一路上不断发回热评,反响强烈。

  5月13日,本是记者洪奕宜提前10天定好到影楼拍摄婚纱照的日子。那天,她刚到影楼门口,手机就响了,军区来电,急赴四川灾区救援。她立即回家。丈夫二话不说,马上帮她打了一辆的士,一对新人握手作别,谁也没说话。得知汶川大地震发生时,谢苗枫还在缅甸灾区采访。她马上打电话回报社,询问情况,请缨参战。她成了另一个亲历两场巨灾记者。

  竭力报道广东援川救灾队伍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弘扬新时期广东人精神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时政新闻中心记者陈枫跟随广东医疗队,冒着余震、泥石流不断的生命危险,坐冲锋舟,爬悬崖滑坡,露宿黑石滩,成为全国第一批挺进震中重灾区映秀镇的记者之一。在映秀通讯中断的情况下,他冒险走路返回成都发稿,写出《跟死神赛跑:连爬带滚跋涉进孤镇》、《雨夜·战斗》、《高烧腹泻奋战“生命孤岛”》多篇通讯,反映了国内第一支到达映秀的地方医疗队———广东医疗队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弘扬新时期广东人精神,引起强烈反响。

  出发前往灾区,经济新闻中心记者景小华没敢告诉在陕西宝鸡地震灾区的父母,放弃了已经出好了机票订好了酒店的欧洲之旅。在汶川采访期间,他是广东省对口支援汶川灾区临时安置房前方工作组10名成员之一。随广东运送临时安置房的30辆运输车,经历3天车程,穿越高原雪山,抵达汶川县城。路上,余震不断,常常引发滚石和山体塌方,刮起阵阵沙尘暴,不时听闻在进入汶川县城的生命线上,又有救灾车辆和志愿者被滚石击中。在这条路上,一切只能听天由命。

  5月13日凌晨1时30分,时政中心记者戎明昌接到公安厅通讯员通知,随即与广东公安救援队赴地震灾区救灾。由于补给困难,自下飞机到第二天中午,近20小时没有进食。在四川地震灾区的9天里,戎明昌深夜中不时被余震惊醒。白天,他一直扑在抢救现场,采写出《粤救援队抢回24名生还者》、《18岁少女截肢逃出生天》、《乐观女孩废墟下的80小时》等现场稿件20多篇。

  时政中心记者梅志清是一位母亲,放下9岁的女儿奔赴灾区,和其他同事一样经受住了余震、露宿街头等恶劣环境的考验,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采访,用手中的笔记录着灾区的惨状,也刻画出了广东志愿者的感人身影。

  凭着强烈的责任感投入抗灾的大潮中,既当战斗员,又当志愿者

  在抗灾报道中,南方日报的记者们不仅仅用记者的笔、镜头战斗,还凭着强烈的责任感投入抗灾的大潮中,既当战斗员,又当志愿者。

  “谢谢你们,我一定会养好身体,好好活下去。”这是在灾区参与志愿服务的7天里,本报东莞站记者刘进听到的最频繁的一句话。他是一名记者,也是一名志愿者。进驻绵阳后,因刘进有社会心理学专业背景,便通过了测试,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加入了当地自发组织的心理危机干预志愿者服务队。在绵阳的4天半时间里,刘进共为7位灾民进行了灾后心理疏通。后来,他又赶赴德阳什邡,继续为包括红白镇中小学受灾学生及其家长在内的灾民提供心理辅导。

  5月22日,平武到江油的公路。珠三角新闻中心记者闫业伟坐在一辆微型卡车里,两排座位塞进12个人,4个大人、8个孩子。怀中的一个男孩6岁,地震后家没了,家人也没了,他跟叔叔从山里跑出来,准备去北京投靠一个远房亲戚。孩子晕车!终于忍不住“哗”地一声吐出来,大半呕吐物喷到闫业伟的脸上。车上没水,也没纸。闫业伟尽量把腿放平,希望孩子能舒服,然后轻轻拍打他的后背,闫业伟的头、脸和前胸都沾满呕吐物。1个多小时后,车子开到江油。孩子的叔叔说他们要下了,孩子跑到车窗边,朝闫业伟挥了挥手,笑了。这个笑容让闫业伟十分温暖。

  在通讯断绝、广东队员伤亡传言四起的时候,记者陈枫主动联系广东省卫生厅的后援队伍,给他们带路,涉险再进映秀,为队员们报出平安的喜讯。在抗震期间,多次将灾区和医疗队的情况及时反映给省卫生厅,为其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得到省领导和省卫生厅的充分肯定。本报记者胡键

(责任编辑:梅智敏)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