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振东:胡吴会,一个更需要智慧的年代
在一个不需要英雄的时代,更需要智慧。
邹振东(厦门)
2008年5月26日上午,台湾桃源机场气氛平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即将启程访问大陆。闪烁的镁光灯下,面带微笑的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与开怀大笑的吴伯雄热烈握手。
|
2005年4月26日上午桃源机场,连战“和平之旅”的起点却没有和平,为阻止或保护连战赴大陆,蓝绿都出动了史上最大阵营的“送机”队伍,机场大厅里鸡蛋、石头、棍棒、鞭炮齐飞,甚至关刀都现身助阵,3500名警力都无法避免流血冲突。“血债血还!”支持者愤怒的声音在机场大厅回荡。
“感谢下大雨来送机的朋友”,连战的一语双关凸显其此行的悲壮:出师先遇拦路虎,前方尚有未知数,归程仍然无法回避“卖台”的泼污。但此时此刻,连战已义无反顾。
在北大的演讲中,连战在回答其勇气之源时,提及邓小平和蒋经国都曾在“在关键的时刻做了关键的决定,扭转了关键的历史的方向”。“为民族立生命,为万世开太平”,在台湾以穿四角内裤和四平八稳著称的连战,这一次表现出舍我其谁的英雄主义慷慨:“假如我们不做,谁来做?假如现在不做,什么时候做?”。
跨越六十年的国共第一次握手,胡连会的历史意义远大于其短期收获。两党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仍然不过是“愿景”,民进党当然不会放过对此的冷嘲热讽:国民党跟中共谈什么都没有用,它是在野党,说话不算数。但仰望星空,谁也不能低估愿景的伟力。对于不愿许人民一个未来的政党,人民也不愿给它未来。三年后,吴伯雄再次踏上大陆时,国民党已经说话算数。
“走对路,才能有出路!”连战初登大陆前,国民党几近山穷水复,连战个人也处于人生的最低谷;而吴伯雄此行,无论是国民党还是他个人都处在事业的巅峰状态,他少了连战英雄般的慷慨气概,多了谦卑的感恩之情。尽管吴伯雄低调地把国共平台定位为与海协会、海基会相辅相成的两岸沟通管道,绝不涉及具体政策,也不代替官方,但台湾中时电子报仍指出:胡吴会将把三年前“胡连会”的“共同愿景”,转化为两岸的“政策共识”。此无它,吴伯雄背后,有着台湾人民对两岸未来的一票一票累积成山的民意。
胡吴会有预期,却没有悬念。历史的主角已经从英雄转为民意,历史的风云际会也让位于常态与常识。“九二共识”已成为两岸共识,“搁置争议,共创双赢”已成为两岸主流民意。尽管胡吴会新意叠出、超过预期、并开创两岸关系新局,但已经没有胡连会那种扭转乾坤、改写历史的惊艳。风雨无阻,固难能可贵;雨过天晴,更弥足珍惜。回归民意和常识的时代,已不需要悲壮的英雄。
在一个不需要英雄的时代,更凸显人民最大!“人民最大!”——3月22日,吴伯雄喊出这最代表时代意志的话;在中山陵前,他又把它写在“天下为公”的后面。胡吴会时,吴伯雄响应胡锦涛的“十六字方针”,提出的“十六字原则”第一句就是:“回应民意”。
在一个不需要英雄的时代,更需要智慧。回应民意,政治人物并不是无所作为,反而更考验其智慧。胡吴会上,胡锦涛指出,搁置争议需要政治智慧。即便是两岸最为敏感的关于台湾同胞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胡锦涛也相信,两岸有智慧找到解决办法。
只有从长时段的历史观察,人们才能深切地感悟到:顺应历史潮流、呼应时代民意的中国共产党,才是主导两岸关系发展的真正推手。中国共产党“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的对台新思维,引领着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
但我们仍然有理由留给对岸更多的掌声。
掌声响起来!2005年,掌声给予一个个人迸发的勇气;2008年,掌声给予整个台湾改变的民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