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8-06-07 02:39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省长孟学农履新山西,调研的第三站就是阳泉。他给阳泉留下一道“新题”:借北京科技资源,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
省长“点题” “晋京科技合作一下子抓住了阳泉可持续发展的"突破点"”,近日,阳泉市委办公楼内,面对来访的记者,市委书记谢海心情激动。
去年10月底,还是代省长的孟学农到各市调研,第三站到了阳泉。孟学农提出:阳泉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之后,他又亲自牵线搭桥,促成阳泉市、省科技厅与北京市科委结成对子。在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上,孟学农再次表示,阳泉要借助北京科委这个平台,将北京的信息、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集聚到阳泉,加快转型步伐。
这就是阳泉人如今耳熟能详的 “晋京科技合作”。
众所周知,阳泉因煤而兴,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全国使用的无烟煤基本上都打上了“阳泉”标签,是有名的煤炭重镇。据悉,阳泉现在工业产值260多个亿,其中煤占了60%左右,能源行业的税收贡献在80%以上。但如今的繁华掩不住未来的隐忧,阳泉地下的煤据说最长能再挖50年,之后怎么办?辽宁阜新等城市的教训已经敲响了警钟。除了着眼于长远的“生死拷问”外,过度依赖资源引发的全市范围内资源破坏、环境污染、“三废”排放严重等问题也逼得阳泉要未雨绸缪,提早“变轨”。
阳泉近年来也在转型的道路上努力爬坡。但正如阳泉科技局的一位负责人所说,改造传统产业需要科技,发展接替产业更需要科技,而阳泉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尚不足以支撑这一历史性的任务。
“晋京科技合作”将成为解开这一困局的“金钥匙”。
北京是我国最密集的科技和信息资源集聚地,有着最为丰富的科技文化资源。另外,北京的人才资源优势是其他省市望尘莫及的,众多的知名学府和一流的研究机构中富集了各级各类的高端科技人才,当仁不让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高地。
“所以说,晋京科技合作对阳泉而言是一件幸事,是难得的机遇。”同一天,在市长办公室,市长白云对记者认真地分析。
阳泉的两位“当家人”同时意识到,省长要求探索并做好晋京科技合作这道题,既是为阳泉谋,也是在为整个山西的前途谋。阳泉是山西的缩影,山西还有大批资源型城市面临同样的困局。“晋京科技合作”成功了,山西作为煤炭大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会进一步豁然开朗。
合作“挂果” 有省长当“红娘”,合作紧锣密鼓。
2007年11月21日,晋京技术合作迈出第一步,北京市科委主任马林带队来到阳泉,考察了阳泉市的重点企业。
时隔4日,《阳泉市人民政府、北京市科委、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推进京晋科技合作、共同建设阳泉省级科技示范园区的框架协议》由三方共同签署。
根据协议,三方将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市场导向、政府推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从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入手寻求切入点,并在煤炭、电力、冶金、化工、新型材料、机械制造等领域展开联合攻关,通过联合调研、项目合作、产业对接等多种形式,形成切实有效的区域合作机制,共同把阳泉建设成省级科技示范园。
“先后有100多位重量级专家汇聚阳泉,前所未有。”市科技局局长要真难掩兴奋之情。
他透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省科技厅大力支持,北京市科委不遗余力,合作很快就踏上“快车道”,才几个月,合作已经初步“挂果”。
节能环保方面,北京市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对阳泉的窑炉改造方案已经形成,并顺利通过了全国专家的评审。据专家评价,这项技术不但改善了中国耐火材料的产品结构,而且提升了耐火材料的产品品质。通过系列技术改造过的窑炉能够节能15%,煤炭的燃烧效率可达到90%以上,减排15%—20%,燃烧后的烟尘排放量仅为每立方米100mg,低于规定的每立方米200mg的标准。据悉,阳泉市共有260多家企业亟需窑炉改造。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计划到今年年底完成改造60-70家。
农业科技合作方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向阳泉地区提供了20多个种类、30多个品种的良种,并完成在当地的播种工作,预计第一批良种蔬菜将于4、5月份收获。此外,投资数百万元的现代农业科技设施示范园即将开工建设,集科研、引进、观光、推广为一体的高级农业示范园区将陆续“入驻”大批优良品种,经过试验,“服水土”的优良蔬菜粮食品种将在阳泉推广,成为晋京科技合作的又一 “结晶”。
更多的项目“在路上”:与中国AAB国际亚盟基业有限公司就在阳泉建立风力发电机生产基地达成了初步意向;与北京铸造业协会专家就铸造业产业转移的有关事项处于洽谈中;山西三来食品公司与北京食品研究所就开展“紫甘薯深加工”项目及双方合作在阳泉建立科技合作工作站在推进中……
资金 “杠杆” 科技合作项目开花结果令人振奋,但只是起步。
对 “晋京科技合作”下的阳泉 “转型试验”,要真正破题,还有大量 “子题目”需要探讨。
其中,政府加大投入是绕不开的热点话题。
据悉,目前阳泉市很多企业也有开展技术合作的想法,但苦于没有更多的技术创新投入而持观望态度。这就需要建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合作示范项目,通过做大、做好、做强示范项目,发挥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最终在全市范围内应用推广,带动整个产业的技术跃升。
“晋京科技合”作建设科技示范区,除了要完成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还需要引进大批重大高新产业化项目,遴选承接北京产业转移项目,这也需要专项资金扶持投资商。
有关专家认为,作为阳泉发展百年大计,市一级必须舍得投入;同时作为山西转型的“试验田”,省一级也应该给予足够配套资金。比如,省里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作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资金,应该适当向阳泉倾斜。
专家同时提醒,政府要花钱,更要“会”花钱。政府的资金有限,所以要花得高效,关键是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引导社会投入。比如,除了无偿支持,贴息贷款,设立担保资金等模式外,还能否由市政府出面建立阳泉创业风险投资基金。
事实上,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省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于2007年共同发起设立了“山西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其引导作用,有效地吸引了社会资金参与风险投资,参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成立省基金在阳泉的“子基金”。
当然,还有很多热点议题,比如如何制定吸引科技、人才、资金的“洼地”效应的政策,如何建设提高政府服务功能和效率的软硬环境,如何加快建立与北京紧密合作的科技信息、人才项目互动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如何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由市场来完成技术引进等等。
“市里正在制定省级科技示范园区的具体建设方案,必须有科学性,有操作性。”阳泉市有关人士透露,“有可能成为其他市将来参照的样本,已经几易其稿。”
又到一年播种时。我们期待,晋京科技合作在阳泉结出累累硕果;我们期待,阳泉为全省趟出一条阳光大道。
本报记者 李爱珍 本报通讯员 王海滨 李卫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