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纪委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党性观念,严禁传播政治谣言等。(《广州日报》6月5日)
党员干部散布、传播政治谣言,是一种政治意识淡薄,缺乏组织纪律性的表现。
因其身份特殊,谣言的“杀伤力”不可小觑,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党员干部这方面的约束,尤其在抗震救灾是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的关键时刻。
不过,如果从标本兼治的角度,仅仅靠纪律恐怕也难以根治政治谣言的产生及传播。德国学者诺依鲍尔在其《谣言女神》一书中,对谣言有一种十分形象的说法:谣言跟人一样,也是一种复杂造物的结果。的确如此,谣言就像击鼓传花,接到者在下次鼓声响起之前迅速抛给了别人,不负责任,而且经过口口相传,添油加醋,最终面目全非……可以说,谣言就像病毒一样,无孔不入而又传播迅速。
可是,谣言再可怕,也并非无迹可寻。流言学研究的鼻祖、哈佛大学教授G·W·奥尔波特曾给出过一个谣言产生的公式:谣言强度=事件的重要性×环境不稳定程度。即可以表述为:大环境越不稳定,消息越重要,谣言也就越强。像非典时期,谣言四起,人心惶惶,就是这个道理。
从传播学的角度,谣言的产生还与另一个重要因素有莫大的关系:信息不对称。当权威信息和正面的信息缺位,公众得不到足够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时,人们便就会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不分青红皂白地接受小道消息。于是,各种流言、谣言在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之前就先入为主,进入社会了,政治谣言亦如此。对此,窃以为奥尔波特的“谣言公式”还应加入一个参数:透明度。行政的透明度越高,政治谣言的强度就越小,即使偶有谣言,也会波澜不惊,无疾而终。此次汶川大地震,信息空前透明,行政空前公开,因此我们发现谣言比过往任何一次灾难都要少得多、小得多。
现代政治学已经证明:社会的自主能力和信息的公开程度是成正比的。所以在强调纪律的同时,不妨从自身入手,以公开与透明来清除政治谣言的滋生温床,让其无所依附。(练洪洋)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