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仍将“紧”字当头
■本报记者 单羽青
在亚洲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抑制通货膨胀的当口,6月7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2008年6月15日和25日分别按增加0.5个百分点缴款。
|
只不过,与印尼和菲律宾央行上调基准利率举措不同,中国从紧的货币政策仍是以动用数量型工具为主,中国人民银行此次拿出的“杀手锏”亦是频频使用过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此,这已经是央行今年内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准备金率已由年初的14.5%上升至17.5%。
而从这次政策出台的时间上看,前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时机,均是选择在国家统计局公布月度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之后不久,特别是5月12日,在4月份通胀数据披露后仅仅几个小时,央行即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次则明显不同。5月的通胀数据预计将在下周公布,市场普遍预期5月的CPI会低于4月,约在7.5%—8%左右,主流观点亦认同5月、6月的短期CPI将会下降,担心的倒是CPI的中长期走势。
在通胀数据公布之前就“迫不及待”地上调存款准备金,外界虽对政策意图多为猜测,但政策的出发点无疑还是基于遏制通胀的宏观调控需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上周发布《经济展望》指出,食品价格飙升使中国通胀加剧,中国使用宏观调控政策应继续以舒缓经济过热的压力为首要目标。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6月2日预计,中国5月份CPI降至7.7-8.1%,较上月显著下降。尽管PPI的高企带动5月份非食品CPI可能上行至2.0%,但5月份商务部与农业部的农产品价格环比下降3.2%,显示食品价格显著回落,验证了关于地震对全国农产品供给影响相对有限的判断,预计使总体CPI降至7.7-8.1%之间。中金维持今年通胀前高后低的观点,预计未来数月CPI将继续放缓。
6月6日,高盛公司经济学家宋宇、梁红发布研究报告预测,5月份CPI增幅可能开始回落,但PPI增幅继续上升。5月份CPI同比增幅可能从4月份的8.5%降至7.7%。这将是自2007年春季以来CPI同比增幅首次显著回落。如果政府能维持紧缩的货币政策,这个月的回落可能标志着通胀在2008年下半年走弱的开始。预计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增幅将从4月份的8.1%进一步上升至8.5%。
我们知道,PPI是反映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其中,除包括工业企业售给商业、外贸、物资部门的产品外,还包括售给工业和其他部门的生产资料以及直接售给居民的生活消费品。通过PPI,能观察出厂价格变动对工业总产值的影响。
此外,尽管在今年前两个月信贷增速明显加速后,3月—4月的增速已有所放缓,但是,外汇流入的速度却明显加快,截至4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1.7567万亿美元,4月当月就新增745亿美元,这一惊人的增幅,刷新了今年1月新增616亿美元的单月纪录。
也就是说,强劲的生产活动增长势头、贷款增速较快、外汇流入加速,以及由石油和食品价格飞升造成的通胀压力,并未给央行带来放松货币政策的空间,在可预见的未来,货币政策仍将以遏制通胀和流动性过剩为主。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刚刚完成的30页的分析报告中称,在未来三年,灾后重建的经济规模预计将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其中40%以上可能在2008年第4季至2009年第2季间投入,这三个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可能因此提高3个百分点,这将提升GDP增长率约1.3个百分点。他将2008年和2009年的中国GDP增长率预测分别调高0.7和0.4个百分点至10.7%和9.7%。
马骏估计,震后建设将推高在2008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的投入品价格。重建对近年的CPI的影响不大,但可能将明年的CPI推高0.4个百分点。“虽然短期内CPI增长将由于蔬菜价格下调而减速,但从中期来看,重建因素加上全球油价、原材料价格上升以及国内粮价和工资拉动压力,都意味着较高的通胀率(如5%或以上)可能延续一两年的时间。反通胀可能成为一场持久战”。
至于在这场反通胀的持久战中,从紧货币政策的工具选择,频繁使用数量型工具而不采用加息方式,主要还是缘于资本流入因素的考虑。随着中美利差倒挂越来越大,加息必将带来更大的短期资本流入的冲击。目前,热钱的流入已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尽管美国暂时放缓了降息步伐,但在生产资料价格普遍上涨的背景下,部分行业亏损增大,财务负担也相当大,特别是考虑到稳定证券市场之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加息决策势必受到更多的牵制。换言之,对银行放贷的控制在短期内不太可能放松,而央行可能仍需要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收紧过剩的流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