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所在教学楼
图为李茂老师(中)与部分学生在一起
浓得化不开的中国氛围
斯德哥尔摩大学——瑞典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坐落在世界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旁。在一处被称作龙虾园的湖畔,几株枝繁叶茂的百年橡树掩映着一幢红墙白窗的城堡式小楼。复旦大学和斯德哥尔摩大学合办的欧洲首家孔子学院就在这幢小楼的二楼。走进小楼,悬挂在楼道东墙的“北欧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铜牌和嵌镶着“中文系”3个铜字的木匾映入眼帘。拾级上楼,过道门厅案几上摆着几件漆器、孔子塑像、复旦老校门铜制模型,散发出浓厚的中国气息。
推门入室,沿墙的书架上摆放着《资治通鉴》、《红楼梦》、《茅盾全集》等鸿篇巨制,靠墙角的书架上则码放着五颜六色的汉语课本和读物。白墙上挂着几张泛黄的老北京风情画、杨柳青年画和几幅透着墨香的字画。来访者说,这里的中国氛围浓得都化不开了。
25个名额引来百人报名
瑞典人有学习外语的传统,随着世界的目光移向中国,选择汉语的人越来越多。一个班25人的名额引来了百多人申请,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职业。已过耳顺之年的爱玲退休前在瑞典国家人类学博物馆工作,在很久以前的一次布置斯文·赫定的展览时,还不认识汉字的她把斯文·赫定来中国西部探险时清政府颁发给他的一张通行证给放颠倒了,闹了笑话。自此爱玲下定决心要学好汉语。她接连申请了两次,终于如愿以偿。
北欧的冬天是漫长的,夜幕也降临得格外早。即使大雪纷飞的日子,只要一到晚上6点,学生们都会静候在教室里。很多学生为了上这两小时的课,路上要花上相同或更长的时间。课后,还得挤出时间来复习、预习。学生告诉我,最花费时间的是练习汉字,可交上来的作业却是有增无减。一个个汉字写得四方整齐、赏心悦目,只要有人来,我必把它们拿出来炫耀一番。
瑞典人也有奔放的时候
说起瑞典人,都说他们生性腼腆、含蓄寡言。可在课堂上瑞典学生却变得“热情奔放”,这个抢着发言,那个争着上黑板板书,还时不时地为一些小趣事哄堂大笑。主修政治学的燕妮,做口头练习时总要抢话,尽可能地要把她掌握的汉语“秀”个遍。2007年夏天燕妮放弃了北欧最美好的休闲时光冒着酷暑到复旦大学短期班“恶补”汉语,并宣布正式“入道”汉学。
为师者云: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人生一大快事也。学生们敏慧好学,让我享受到了莫大的乐趣。我的瑞典学生都有很好的语言学知识,学习汉语语法,常常是一点即通。学写汉字时,对每一个汉字都要思辨一下:是象形?是会意?还是形声?期末晚会,学生们自编自演汉语小品,几个“包袱”逗得大家笑翻了天。和这样的学生在一起,更多的是愉悦的体验。
孔子学院影响不断扩大
在教授汉语的同时,孔子学院还办起了文化课堂,取名“中国语言文化沙龙”。沙龙设在市中心一家雅致的咖啡屋内,每次邀来一批中国朋友,由其中的一两位担任主讲。孔子学院还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其中包括在复旦大学举办的“从历史视角看瑞中交流”。
随着时光推移,孔子学院慢慢有了几个第一。入学申请数、在校学生数名列北欧第一,学生所获学分总数也位居北欧榜首。孔子学院的功能渐行渐强。想学汉语,可来孔子学院;读不懂诗词,孔子学院帮你解释;想请家教,孔子学院帮你介绍……选择教材、编写教学大纲,甚至开办中文学校,孔子学院都能帮上你。孔子学院的活动和影响范围就像激起的水波一圈一圈地扩大,水波也载着我不断地去与人相遇、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