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许多人的猜想,在高考第一天的第一堂考试中,最近中国最热的两个词“奥运圣火”和“汶川地震”双双露面。
昨日,记者从考生和监考老师处了解到,“奥运圣火”出现在语文高考试卷第六大题第二小题,原题是一道补充填空题。
题目是说:当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成功登上珠峰时,天上出现了一道彩虹……要求考生充分发挥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将句子补充完整。
关于“汶川地震”则是出现在同一道大题的第四小题,是一段讲述汶川大地震的文字,让学生来填写一连串的关联词语,让句子变得通顺。
“题目看似简单,但对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都要求较高,有一定难度。”重庆十一中语文教师姚利人说,这两道题的材料非常新鲜也充满了时代感,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想象力和对语境的理解能力。
高考不回避热点也是一个发展趋势。江津中学高三语文老师罗海燕认为,虽然补写句子、填写关联词语的考查都是传统的题目,但“老瓶装新酒”,内容是奥运火炬传递和汶川大地震,这也是一种提示,考生要关注社会和现实热点。
一些题目有点偏 记者昨日采访了我市多位语文教师,他们直言这次考试中有的题目偏难,让学生很难把握。
名句默写太生僻 “名句默写的那些句子一点印象都没有。”昨天很多学生考完语文后,都埋怨名句默写太难,要求默写的4个句子,只有1个句子很简单,其余3个句子的出处都很偏,平时几乎没背到,只得交白卷。
考生回忆,最难的两个名句默写分别出自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屈原的《离骚》。前者要求考生写出“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的最后一句“仙之人兮列如麻”,后者则是默写《离骚》中“字余曰灵均”的前一句。
重庆十一中的高三语文老师李建兵表示,这两个要求默写的句子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名句”,偏于叙事,不仅难以记住,并且学生在背诵时也是一晃而过,不会太用心,因此难倒了不少考生。
江津中学高三语文老师罗海燕认为,今年语文高考在诗词背诵方面难度明显加大,以往都是考比较经典的律诗绝句,今年考了散文《兰亭序》中的一句,还有《离骚》中的词句,这些诗词对考生来说相当陌生,除非是语文根基特别好的学生。
文学常识角度刁 据了解,语文考试中的2道文学常识题也让不少考生“卡壳”。一道题目是:“《呐喊》中鲁迅以笔名"巴人"发表的小说是哪篇?”另一道题则考《孤独的收割人》的作者。
“尤其是前一道题,虽然答案《阿Q正传》并不生僻,但用作者发表时的笔名出题,角度很刁,考生很难反应过来。”重庆十一中的高三语文老师李建兵认为,连老师也不一定答得正确,考生的得分率估计会偏低。
“总体感觉比"一诊"和"二诊"考试都要难。”十一中语文高级教师姚利人表示,由于难点主要在名句默写、文学常识和第六大题语言表达和综合应用,命题角度都异于平常考试。
大阅读拉开差距 罗海燕介绍,今年高考试卷结构发生了变化,一卷由去年的33分减少到30分,3分增加到二卷,加大了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难度。大阅读虽然也是散文,但是说理性散文,设置的题目开放性强,这个题的16分容易拉开考生差距。本组稿件由记者汤寒锋何英 杨馨采写
一些难题走极端 数学试题比较灵活,基础的题目特别简单,但难题却是难得咬手。重庆十一中数学教研组长马凯老师说,几个题型的“尾巴”翘得太高,一般学生难以做出来。
马老师说,选择题的最后两题、填空题最后一题以及解答题最后一道大题,难度都非常大,成绩中上的考生得分都会很困难,特别是全卷最后一道压轴题,可能全市没有几个学生能得满分。这是一道关于数列和不等式的综合题,在它身上可以看到数学竞赛题的影子,思维方式就跟普通的高中数学不一样,没有参加过奥赛训练的考生可能连门儿都找不到。
数学试卷中求新求变的题目不少,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提高。马老师说,例如解答题的第一题,往年大多考数学的基本运算,是给考生送分到手的题,但是今年的题目比较新颖,将解三角函数和求最值结合在一起,学生需要转换一下思维,深层次地挖掘题目的条件才能正确解答。
江津中学教务处副主任数学教师胡智认为,从理科的数学试卷来看,保持试题的稳定,体现了大纲的要求。而5题和12题,还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增加了考查的新内容。
胡老师说,全卷考题感觉难易分化较大,从试题来看,1-5题,11-15题,17-21题,这些都是回归教材,非常基础的题目,考生做起来非常简单。为注重能力的考查,有四道题目,很多考生做起来就非常难。9题、10题(选择题),16题目(填空题)以及最后一道答题,30分的题目对很多考生来说就不容易。
非常难的第9题是一个图形题,用书本知识和传统解法解决起来就很难;第10题看似很传统和基础,一旦动手,就会发现很难算出来。
“简单的太简单,难的可能无法动手。”胡老师说,今年的数学比去年要难一点。对中等偏上的考生来说,可能有一些吃亏。尽管如此,他仍相信,数学会有满分的奇迹。 (来源:重庆晚报)
(责任编辑:张庆龙)